摘 要:為了更深入了解宣化區初中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走訪調查法等,對宣化區5所中學的學校、學生以及家長情況進行調查,研究認為:宣化區初中生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相對不足,男女生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比例較低,課外體育參與者存在活動次數少、時間短等特征。主要影響因素是場地器械不足,其次教師數量、學歷、素養與課外體育活動需求的不匹配以及家長對課外體育活動認知不足也對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有一定影響。針對此現狀,從場地器械、教師、學生自身和家長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器械不足;課外時間;教育觀念
在學校教育中,體育承擔著促進人體完美、發展增強體質的任務,它與德、智、美密切配合,共同實現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教育目標。體育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鍛煉學生的身體,培養一般的體育技能,還要通過這個過程實現全面發展,達到更高的境界,可以說體育已成為智育、德育、美育的基礎與載體。而課外體育的開展情況直接反映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體育在貫徹這一指導思想過程中起著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實施新課標教學過程中,對“健康第一”應有全面、深入、系統的了解。此外,課外體育活動作為體育課程的補充和延續,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校體育整體效益,實現中學體育目的、任務的重要組織形式與途徑之一。它對促進學校體育整體改革,在推進學校體育社會化的進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原因
1.宣化區中小學的場地器械不足,滿足不了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需求,是影響學生在學校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原因。另外,教師較少組織、指導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教師數量不足,而且因為年齡的差距致使教師與學生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意見,沒有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也使學生逐漸失去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
2.學生的課外時間:男生多數是用于上網,女生主要是學習,而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很少。活動程度:初中生自己不主動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很少,基本上是每周1-2次,而且每次鍛煉的時間很短,鍛煉在30分鐘以內的占33.5%。活動興趣:宣化區的初中生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有一定的興趣,但參與的動機不足,被學習、家長等一些因素制約,導致學生沒有落實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行動上。
3.家長是學生課外時間最大的監督者,而家長卻很少支持學生去參加課外體育活動,認為學生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參加考試。讓學生課外時間在自己安排的輔導班、家庭作業等學習中渡過。
二、建議
1.從宣化區各個學校場地器械的現有情況來看,我們應該加強學校的體育器材設施,加快學校運動場地建設,學校要創辦人人鍛煉的校園氛圍。還要大力改變體育設施落后、體育器材短缺的局面,配置的器材要體現安全性、適齡性、趣味性等特點,使體育場地真正成為每位學生的樂園。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才能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
2.轉變教師教育觀念、增強教師課程意識、調整教師教學角色,提高教師素養。教育觀念是轉變一個人動態發展的長期過程,實施新課程,體育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質量觀和評價觀,同時提高師德,提高責任感,體育教師還要樹立新的課程觀,從課程的被動執行者轉變為課程改革的主動參與者。各學校應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能動作用,可以采取對老師集中培訓等措施,技能上重點培養教師利用現有場地組織課外體育活動的能力,保證體育教師用心組織和指導學生。
3.加強學生自主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學生多學習體育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多去參加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多接觸自己不太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利用更多的課外時間去參加體育活動;觀看一些現場的體育比賽,從中增強自己的體育愛好,培養興趣;增加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和每次鍛煉的時間。
4.家長是學生的第二個老師,學生很多時間都是與家長一起渡過的。每個孩子都有活潑的天性,都需要健康的身體,家長不應該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就可以,應為促進孩子成長而支持他們參加體育活動,不應是束縛,家長要了解學生的身體特點,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中給予支持,使他們能減輕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心理壓力,在思想上多貫徹一些體育思想、體育意識,多融入一些體育理論知識;在行動中家長應主動與子女一起鍛煉身體,這樣既能增強孩子的身體健康,又能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還可以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多帶領孩子們去現場觀看一些體育賽事,促進家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正確認識,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進行輔導。
5.選擇的體育教學內容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運動項目的選配符合趣味性、健身性、安全性、適齡性等特點,改變競技式、成人式的運動項目。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個體需要,還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余地,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運動需求,使學生對體育鍛煉有了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白文飛.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6).
[2]吳家琳.廣州市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4).
[3]周建偉.寧波市大中學生體質監測及參加體育活動狀況分析[J].體育科學,2004(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