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強調(diào)了學生自己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但也有俗語說:“名師出高徒”。這個自然也說明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而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充分互動起來,教師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地引導,并且以一定的方式督促學生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會有一個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以物理教學為例,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興趣
在物理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教學的理念與目的,聯(lián)系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設置一個例子來說明在教學中如何聯(lián)系生活。
在講大氣壓強和液體壓強的時候,講完了基本概念后,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一個探究。
首先問學生,你們都打過吊針嗎?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打吊針時,在瓶口為什么要插兩只管子呢,其中一只管子是連接針頭插到你血管里的,另一只卻很短,直接通到空氣里。
提出這個問題后,學生會突然從乏味的教學概念中解脫出來,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了起來,然后他們就會展開討論。當然,討論的結果肯定有對有錯,教師在這個時候應盡量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并發(fā)言,發(fā)言多了,同學對課堂的印象自然深刻了,對壓強這部分的知識理解也自然就深刻了。
當上面的問題解決后,可以繼續(xù)提問,為什么輸液的瓶子要掛在高處呢?掛在低處的話會有什么后果呢?
上面所說的后果自然是血液回流的問題,那么可以繼續(xù)對學生提問,如果在輸液過程中,醫(yī)生不在旁邊,而血液回流到輸液管里要怎么處理呢?
當然,這里面的問題都涉及了壓強及壓強平衡的問題,包括了氣體壓強、液體壓強以及血壓。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不但掌握了壓強方面的知識,也懂得了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掌握了一項基本的技能,就是處理吊針時血液回流的問題。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興趣肯定會得到激發(fā),其對壓強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所以,在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從單純的記憶乏味的物理概念中解脫出來,學習一些生活中的相關常識,是很有必要且是很重要的。
二、梳理條理,重視基礎
對于一個班級的學生,成績上必然有好有差,這種客觀存在不可能消除。但是,整體上提升學生的成績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使得優(yōu)生更優(yōu),而學困生在學習成績上也能有所提高。
其實,排除少數(shù)現(xiàn)象,學生在智力上是沒有明顯差距的,那有優(yōu)生和學困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優(yōu)生在學,并且知道學哪些東西,如何學;而學困生不學或者不知道學哪些東西。從而,優(yōu)生頭腦里的知識是非常有重點且有條理的,而學困生頭腦里的知識是混沌一片的、沒有頭緒的。
所以,一個好的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所有的知識的條理結構是什么。如果我們把知識比作一個房子,那么知識的結構就是這個房子的平面圖,它告訴你每個房間的大小,里面裝的是什么。然后,借助這個平面圖,去每個房間里一一探究。我曾經(jīng)問過學生,初中物理講了什么,條理清晰的學生會回答,講了運動學、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等,而條理不清晰的同學卻說講了運動、彈力、摩擦力、光的折射反射等。
有了知識的結構,那就有了探究物理學這個房間的地圖了,然后我們?nèi)ッ恳粋€房間學習自己想要的知識就好了。那么進入房間后我們該如何做呢?我認為,首先,把這個房間分為幾個部分,這和課本中的分節(jié)是差不多的,然后把每個部分的概念記住并理解。其實一節(jié)里面的概念并不多,但是學生的問題往往就出現(xiàn)在這里。
例如講歐姆定律I=U/R時,I由U和R同時決定,而R是材料本身的性質(zhì),與U和I無關,而偏偏有人說,從R=U/I中得出R由U和I共同決定。這是典型的概念理解不清楚造成的,數(shù)學計算是數(shù)學計算,物理是物理。在概念模糊的地方,教師一定要反復強調(diào),而這也需要教師有一雙慧眼,發(fā)現(xiàn)學生在哪里有概念不清晰的地方。
三、適當提升,差生提高、優(yōu)生更優(yōu)
知識的基礎性與系統(tǒng)性面對一個班級的所有學生,教師的責任是讓學生學會這些基本的東西,并且形成自己的技能,這樣,就完成了最基本的教學目的。但是,班里會有些優(yōu)秀且對物理感興趣的同學,基本的知識是滿足不了他們的。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好的,是學習的動力,但是,如何用好這個好奇心,是需要一番工夫的。這時候,有些同學手頭資源有限,不知道該如何深入學習,而有些同學又不可避免地陷入好高騖遠的境地,從而忽略了基礎知識。
所以,此時,教師應當從一個教師的身份變成一個導師的身份,給這些學生一些引導。首先,要使他們不能好高騖遠,要注意強化基礎,只有基礎好了才能進一步學習,且在進一步學習的過程中事半功倍。其次,要適當?shù)靥峁┮恍┵Y源給他們,這些資源一定要注意質(zhì)與量。
總之,教師是一個引導者,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最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應該研究出適合自己并且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與理念,完成中學教學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讓學生擁有優(yōu)秀的成績、健全的體魄。
參考文獻:
[1]江超群.論探究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D].西南大學,2010.
[2]蔣愛東.重視物理教學中教師的引領作用[J].新校園:理論版,2009(1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