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中招考試制度存在弊端
我國現行中考制度中,考生雖然參加地理科目的考試,但由于考試所占分值極低,而平時會考時,題目相對來說很簡單,會考結果也不會直接影響到中考的成績,這就致使從教育部門到初中學校、地理教師,包括家長學生在內都一心只關注“主科”,忽略了初中地理教學,學生的學習面變得狹窄,更為嚴重的后果是影響了高中地理的學習質量,影響高考。
(二)初中地理教師隊伍的素質有待提高
有相當一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師的文化素質和綜合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農村及偏遠地區,有一部分初中地理教師不能真正勝任初中地理教學任務,他們同時擔任幾個科目的教學任務,認為誰都能教授地理,完全沒有系統的、專業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失去了意義,課堂本身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地理課程形同虛設,浪費了學習的時間。同時給學生造成了錯誤的認識,認為不用花心思去學習,這種認識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之路是非常不利的。
(三)初中地理教師考評機制不健全
初中地理不參加中考,地理教學不納為教學重點,地理教師不受重視,這是長期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的后果。初中學校教師隊伍的考評,地理教師往往不參與學校考評,因此也沒有優先評職稱的權利,這更導致部分初中地理教師認為既然地理科目不參與中考,地理成績也不重要,就沒必要花心思去研究教學方法,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師的文化素質長期停滯不前,影響教學水平。
(四)初中地理教師自身再學習缺乏
初中地理課程在初中整體的學習中不受重視,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就應該采用不一樣的創新教學理念,否則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會大受影響。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但是大部分地區針對初中地理教師的再繼續教育、初中地理教師自身的能力培養都比較少,甚至沒有相對應的培訓課題。前面講到,有些初中地理教師甚至教授幾門課程,不會花心思去提升地理教學方面的文化素養,致使地理教學能力差。
二、創新初中地理教師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實現地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可持續發展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意義
初中地理教學一直是地理教學中最難以突破的薄弱環節,學生的地理學習整體狀態不佳,教師的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要想使初中地理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就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素質,實現初中地理教育的可持續性,與高中地理教育完美銜接。
社會及教育部門應重視初中地理教育,學校應摒棄以往應試教育只追求升學率的思想,重視初中地理教學的地位,建立和完善初中地理教師考評機制,從發展的角度,為地理教學、教師培訓提供有利條件。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滿足初中地理教學的需要,真正傳授知識,而不是簡單的照本宣科。家長應督促學生全面學習發展,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就是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只有學好基礎知識,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擁有自身的知識庫,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才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實現全面綜合發展。
(二)如何實現初中地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1.實現初中地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初中地理教育學習的成果直接影響學生對于高中地理的學習。首先,教育部門應該重視起來,建立完備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促進地理教師教學的職業發展,盡可能地為地理教師解決實際困難,調動地理教師的教學激情。在工作上,為地理教師理清教學職業規劃,通過培訓、進修、再學習、研討、不同學校的教師交流、課題研討等方式,加強對初中地理教師的培訓,提高初中地理教師的綜合素質。只要教師全面透徹地理解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就能更加清晰地向學生傳授專業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2.初中學校在全面提倡素質教育的社會需求下,不能只追求升學任務而偏科教學,而應該全面地為學生的整體發展考慮。學校就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人才不是只學好重點科目的學生,學校應該在保證升學率的同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3.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從根本上樹立重視初中地理教育的思想,雖然初中地理教育存在被漠視的現狀,作為教師應有自身的基本素養。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一心一意為學生傳授知識,努力在工作崗位中找到教學的樂趣,實現人生價值。
4.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很多教師在講課前沒有提前備課,在教學過程中也只是把課本知識過一遍,沒有有效的教學方法,致使學生學習起來非常費勁,教師教學不見成果。這種沒有創新思路的教學模式,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從談起學生去主動學習,這種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模式的惡性循環,直接影響了學習成效,失去了教學、學習的意義。
例如:在講授“地球的運動”這節課,第一要做到的就是充分準備好課程所需素材,提前備課,做好課件。利用多媒體、幻燈片、投影儀等新型教學工具,加強課堂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講授“地球的運動”這節課,首先必須讓學生對地球有初步認識,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地球的形狀、位置、運動軌跡,以及地球在整個銀河系的存在等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不會感到吃力。接著講述地球的自轉,教師可以運用太陽系八大行星運轉軌跡圖來教學,讓學生認真觀察,得出結論,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印象深刻地記住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間。這時,教師就應該提出相對的問題,如果當我們站在地球的北極上空,那么地球是如何自轉的呢?學生會跟隨教師的思路,繼續觀察想象,得出結論:當我們站在地球的北極上空時,地球是逆時針轉動的。解決一個問題,教師應再次引導學生考慮一個相反問題:如果是在南極點上空,地球又會如何轉動呢?這時,教師把教學工具翻轉過來,學生跟隨翻轉的動作,想象如果是站在地球的南極點上空地球的轉動模式,輕易就能得到相反的答案。
接下來,教師提問:地球上為什么會有生命存在,引導學生思考地球上存在的人、動物、植物都靠什么來生存?學生回答:我們生存需要水、食物等。教師會緊接著提問:那么水、食物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學生回答:降雨儲水、積雪融化、海洋水等等。食物是通過種植加工等。然后提出新一輪的問題:食物為什么會生長,大自然中為什么有可以吃的食物?教師引導學生:植物生長需要有陽光,那么陽光為什么就能保證農作物的生長,從而引出地球萬物與太陽光的關系,繼續延伸至為什么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而火星、水星、金星上卻沒有生命?最后得出結論:適合生存的溫度,太陽與地球的適當距離,水的存在等因素決定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
改變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思路,教師處于引導的狀態,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充分集中注意力,整個課堂學習氛圍就會建立,教學的有效性、目的性才能得以實現。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對學習產生興趣,真正地學習到知識。
學校重視全面教育,教師提升課堂效率,學生主動認真學習,教育就不是問題,學校才不辱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使命,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全面綜合人才。
參考文獻:
[1]黎艷.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J].才智,2011(21).
[2]戴成.初中地理新教材“活動”教學的探析[J].新課程學習:下,2012(10).
編輯 趙飛飛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的初中地理教學與高中地理教學是分離的狀態,這主要取決于我國的教育現狀。初中地理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少,而且目前學生、家長對初中地理的學習抱有無所謂的心態,認為初中地理在整個初中學習中不重要。初中地理的基礎沒有打好,高中地理就等同于重新打基礎,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因此初中地理教學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教師素質;考評機制;教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