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創新是創造性思維的體現,是基于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創新并不是讓學生創造出人類尚未發現或者發明的事物,而是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再發現或再創造的行為。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要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并延伸到課外,在精心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時刻注意捕捉學生有關創新的言行,并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
關鍵詞:創新;思維;情境;鼓勵
近幾年來,“創新”這個詞頻繁地出現在公眾面前,涉及政治、經濟、教育、媒體等各行各業乃至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創新”一詞起源于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對于學生而言,創新并不是讓學生創造出人類尚未發現或者發明的事物,而是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再發現或再創造行為,是創造性思維的體現。創新精神也是近年來素質教育思想所大力提倡的一種精神,所以培養創新精神,首先需要了解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及其發生過程。
一、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1.創造性思維一般是與創造活動聯系在一起的,具有新異或獨特性。
2.創造性思維既是發散式思維與聚合式思維的統一,又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統一。
3.創造性思維具有突發性,即靈感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
4.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連續的思維品質,是思維深刻性、廣闊性、獨創性、敏捷性的綜合體現。
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1.準備期。在這一階段,創造者收集整理資料,即搜集創造活動所必需的各種信息,組織已有的舊經驗,掌握必要的技能。創造活動的準備有兩種,一種是一般性的基礎準備,另一種是有特定目的的準備。
2.醞釀期。創造者經過一段準備,充分掌握有關材料后,創造性思維進入醞釀期。頭腦中原來搜集到的各種材料并未消極地存儲在那里,而是按照一種我們目前尚不清楚的或很少意識到的方式被加工和重新組織。
3.豁朗期。這是指創造者經過長期醞釀,新假設產生或對考慮的問題豁然開朗。這種現象叫靈感。靈感的產生具有突發性,有時是由于某種機遇,有時則產生于正在從事的其他活動中。靈感是前兩個階段思維活動的結果,豁朗期是創造活動極為重要的階段。
4.驗證期。在這個階段,創造者要把頭腦中產生的新假設和新觀點通過實踐加以檢驗。驗證可以對新假設或新觀點加以確定或修正、補充、完善。(節選自《全國統一(聯合)考試大綱及指南》2003年第五版)
以上對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及其過程做了心理學上的論述,根據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的關系,創新就是基于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必須明確創新的含義和特點,才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利用教育教學資源,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將創新精神的培養滲透到教學過程中。
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策略
1.創設自由開放的教學環境,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了2014年4月份的日歷表。
■
教師對學生說,我現在說出日歷中豎排的任意三個連續的數字的和,你們能迅速地說出這三個數分別是多少嗎?學生紛紛表示可以。于是教師先后說了27、45、24這三個數,學生通過觀察日歷進行比對,說出了答案。教師表示速度太慢,并說:“老師自己不用看日歷,背對著日歷就能迅速猜出這三個數是多少。”學生說不信,于是教師便讓學生任意說出豎排的連續三個日期的數字讓他來猜。結果教師迅速地說出了答案。學生對老師的表現感到驚奇,眼神中流露出非常想知道其中奧妙的渴望,這時教師便開始引導學生觀察日歷中數字之間的關系。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一開始沒有將日歷中的日期規律告訴學生,讓學生進行驗證,而是采用了與學生互換角色的方式,讓學生反過來考老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給學生自由表現的機會。學生由質疑激發了求知欲,接下來探究日歷中的奧妙便會順理成章。
2.鼓勵多種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阻礙創新精神發展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見的是由于思維的角度單一、缺少廣闊性而產生的思維定式。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一題多解、多種思維方式的存在。還以日歷為例,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日歷中豎排的連續三個日期的數字依次相差7,所以如果用方程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首先想到的方式是設自上而下第一個數為x,則第二個數為x+7,第三個數為x+7+7,然后根據它們的和就可以列出一個方程。也可能有的學生是設第二個數為x,則第一個數為x-7,第三個數為x+7。還有可能有的學生會反其道而行之,設最后一個數為x,第二數為x-7,第三個數為x-7-7。但是很少有學生會把三種方法同時使用。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把這三種方法全部試一試,比較哪一種計算更方便。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在教學中要允許這種差異的存在,若能善加利用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意義重大。
3.巧設數學題目,把創新能力的培養延伸到課外
創新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意識,所以不能把學生的這種意識局限于課堂上,而是滲透到生活中。學生走出課堂,教師就失去了對學生的有效控制,所以就需要一個載體讓教師仍然能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例如,可以讓學生根據家與學校的路程編一道方程應用題給同桌解答;量一下自行車大小兩個傳動盤的半徑,算一下輪胎的直徑,算一下大盤轉一周小盤轉幾周,輪胎在地面上滾動多少距離?……
4.及時肯定鼓舞,讓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和行為得以鞏固
行為主義學派斯金納認為:如果人們在無意中做出某種行為之后得到了獎賞,人們以后就會多做出這種行為;如果人們無意中做出了某種行為導致了懲罰,那么以后就會回避這種行為,會盡可能少做這種行為。所以在教學中,對于學生出現的積極行為教師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獎品等等。
總之,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單獨拿出固定時間來培養這種精神,而是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一節課的整個過程都應該處于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精心創設的情境中,教師要時刻注意捕捉學生出現的有關創新言行,適時地加以引導和擴大效果。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