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驗生活,感悟歷史。人的生命長河中貴在生命的體驗。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學習書本知識,運用自如,課堂中激發學習興趣,帶來歷史性的新思考?從體驗教學與感悟演練,帶學生走進全新的歷史世界,感受不同的著名歷史事件。
關鍵詞:教材內容;學習興趣;體驗教學
一、豐富的教材內容,演練穿越那個時代
面對新課標教材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給教學著實帶來很多幫助,通過“演”字,讓學生銘記于心。為了能夠更好地打開思路大門,通過學生自主對演創建角色來的更有趣、更寫實。有一節“秦王掃六合”的課文,最著名的詩人李白就曾創作出一首著名的《秦王掃六合》,簡短明確地指出并評價秦始皇一生的功與過,我會讓學生通過李白的詩對照白話文初步了解上課內容,其中,秦始皇消滅六國的故事我也會擴展講解如:“揮師滅韓”“吞滅齊國”等著名的歷史事件,他們事件的起因、過程、人物、結果又是怎樣?換位思考將事件的主人翁換作是你,又會怎樣做?這一點往往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還能闡述自我觀點。我在備課中找出滅六國的著名人物和導火索,分別讓學生對演再到自我總結出原因,學生不僅學會課本內容及知識要點,更加深刻地感悟六國失敗原因,從而延伸到現實生活中,比如荊軻刺秦王?他的起因是為何?結果如何?帶著一系列問題,學生一步一步走近歷史,歷史是生活化的一面鏡子,只有擦試朦朧的鏡面才能看清歷史原因對照自己的未來。
二、激發學習興趣,開展歷史的舞臺
歷史對于大多學生來說只是作為一門副科,其主要原因不是因為考值分數過低就是因為對歷史不感興趣。這也很正常,現在學生對于已成為事實的事情,都只是抱有順其自然的態度。如何在歷史課堂中激發學習探討的興趣?利用“開展”一詞找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點,首先是發現,初中歷史分為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每個學生想知道的不一樣,但必須在課堂中接受同樣東西,不論你是否對他感興趣,請把“我可以嘗試學習,并且會把他學習好”的心態放在我的課堂上,就像喬治·屈維廉說的一樣:“歷史并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對,就是教育別人,為什么中國在唐朝是鼎盛時期?據了解,中國輝煌的時代是宋朝,不論是軍事還是經濟都是佼佼者!清朝閉關鎖國的原因導致中國推遲發展,鴉片戰爭等都是在教育我們你不學習,你不前進就會吃苦,就會落后以至于被社會所淘汰。當我一次一次給學生灌輸歷史事件導致中國怎樣結果的內容時,我在潛移默化地觀察他們對哪一點感興趣,對哪些方面感興趣。從聽課的認真態度中我可以察覺,從渴望知道后面的答案我可以感覺。他們給我的信念是肯定的,因為從骨子里就有種不服輸的精神,為什么當初中國閉關鎖國?為什么割地賠款?各種事變的起因和結局都在向我們訴說著弱者。上課前羅列課文重點,解釋難點,分析考點,其余的時間就是我走進學生中和他們一起探討上面的幾個問題,開展學習新思路。
三、課堂演練與體驗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死記硬背、強行植入的時代已經過時,面對如此發達的科技信息時代,教師也應該在教學中有所改變和創新。
在歷史教學中,我很注重體驗教學,起初,我并沒有如此想,偶爾聽起同事們的閑談而有一點想法。今天是明天的歷史,后天是明天的未來。對于今天所發生的一切都將是明天、后天的歷史,因為這一天不會重來,歷史就是如此,只是主人翁不是我們在座的各位,我們雖不能改變和引導歷史,但我們可以學著“感同身受”學會體驗歷史。
針對復習階段和預測中考題型時,我會挑選可能考試的內容和重點,對他們分解剖析上課前我會布置學生明天上課的內容及要點,請提前做好上課預習工作,并寫出對于此課文的見解和看法,更好利用的就是兩個小組正方、反方的對辯擺出事實,闡述觀點,最后在作出評價期間的我充當觀眾,聽著他們的辯解時不時給他們糾偏誤區。通過學生激烈的對辯,在濃厚的氛圍下,更好地讓大家學習到本文的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每一件事情都有兩面性,換一個角度,得來的結果會不一樣。感悟演練,兩者的結合竟是這樣完美,通過體驗總結再到感悟這一場演練過程中,通過自己一點一點積累并搜索歷史資料時,跟著自己清晰的思路,才會學好任何事情。
歷史對我們的作用效果并不像外面所說的毫無作用,相反對我們未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社會觀有著很大的幫助和扶持。“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縱觀中國遠近史,這一句金玉良言更是尤為重要。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