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觀察前,需要對課堂觀察的方法與工具進行整體設計。要想在講課的時候做到有的放矢,就要根據課程主題進行觀察,并選出合理的方法。明確課堂類型與原則,對基本流程充分掌握是進行課堂觀察前必備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學效率必要的手段。
關鍵詞:觀察方法;觀察工具;觀察準備
教師經過課前系統、計劃的觀察活動以及課后的分析討論,獲得教學反饋的過程叫做課堂觀察。發現并解決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教學質量是課堂觀察的目的。在發現課堂的疑難、典型問題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課堂觀察都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確立研究主體和任務雖是課堂觀察前期的準備工作,但是對于課堂觀察,最重要的任務莫過于方法和工具的選擇。課堂觀察需要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將教學內容具體化、意義化。通過對主體的觀察,對觀察行為有一個基本的確定。而且要把觀察情況記錄在觀察表里,并及時對數據進行處理,從而讓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通俗易懂,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才會更容易理解教學的內容,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會起到很好的作用。評課研討在經過教學行為定量、觀察結果的分析后變得更加具體和準確,不再模糊。因此,對常用工具的認識以及選擇合適的觀察方法,對于課堂教學非常重要。那么下面我們就對課堂觀察準備過程中的工具與方法選擇進行討論。
一、課堂觀察準備過程中的方法與工具的類型
課堂觀察分為很多種情況,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觀察方式。如果按照觀察情境的范圍,觀察方式可分為開放式觀察、結構式觀察以及聚焦式觀察。要是按照借助儀器設備進行觀察可分為間接觀察和直接觀察兩種方式。而非參與觀察與參與觀察的觀察方式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來確立的。而定量課堂觀察與定型課堂觀察,主要是根據資料收集的方式來進行劃分的。
1.定量課堂觀察以結構化方式收集資料,并且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資料
對一堂課進行結構分解,這主要是在運用時間抽樣的方法,具體表現在定量課堂觀察的方式上。而量化資料是在經過觀察工具的分解后得到的,想要客觀公正的結論,就不需要對這些量化資料做進一步的統計分析處理。
2.定性課堂觀察以質化的方式收集材料,并且資料以非數字化的形式來呈現
觀察記錄的照片、錄音錄像記錄的口頭語言都是定性觀察的形式。因此,要想獲得第一手資料,并得到最真實的結論,充分參與課堂教學、介入課堂情境是觀察者在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做且非常重要的任務。
二、確定原則
1.主題為先
觀察者要做到有的放矢地觀察,不要走馬觀花。如果觀察者沒有明確的目的,那么課堂觀察也就沒有了主體,課堂教學也就失去了方向,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就無從談起了。例如,定量的觀察方法能夠觀察出一個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表現,那么對于量表的維度設計就要從教師的態度、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角色等來進行制定。
2.簡潔為要
鑒于課堂觀察的本質要求是做到可記錄、可觀察以及可解釋,因此,科學性、簡潔性是課堂觀察所確定的觀察工具與方法必須要體現的。在觀察過程中,觀察者只能觀察師生之間的活動,諸如師生間的輔導與練習、提問與應答這樣較為顯性的現象。所以,在確定工具與量表的時候,不要做一些模糊的指標,而是一定要確定簡潔、明確的目標。
3.實用為主
實用性的原則在工具與方法的確定上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要做到可操作性,以便很容易地進行速記。在課堂觀察中,課程理念、教學價值對于工具選擇、設計工作也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把它僅定義為技術問題,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它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完善才能變得完美。在通常情況下學校進行的課堂觀察活動,觀察者都會有一個從借鑒前輩到自主開發這樣一個蛻變的經歷,因此,在觀察過程中即便選擇前人已經開發好的觀察工具,觀察者也盡量要對任務進行深入的理解與解讀。通常情況下,出現一些缺陷在教師自主開發的觀察記錄工具中是難免的,但想自圓其說也并不是難事,因為畢竟是自己開發的,而且使用起來也會得心應手。
三、課堂準備過程中工具與方法的制定類型
1.單一的方法
在個人觀察中,一般使用單一的方法。單一的課堂觀察方法分為兩類,分別是一般意義的田野筆記和有量表的定量觀察。具體采用什么方法是由觀察主體決定的,因此在進行工具的選擇時,要對考察主題的特征進行確定。下面拿觀察提問舉個例子:對提問的數量進行觀察,觀察工具就應該采用定量的方法;如果觀察記錄工具采用定性的方法,那么就比較適合對情境創設的效度進行觀察。
2.多元化的方法
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叫做多元化的方法。課堂教學通常會形成獨特的情境,這主要是由課堂教學的本質決定的,而一些數據也不能完全說明一些教學現象。這就需要觀察者對觀察對象有一個詳盡的觀察,并且做出具體的描述,在經過完善和補充后,最后如實地反映出教學的真實情況。而且每一種方式的不足和優勢都是不一樣的。而多元化的方法包括各種定性方法的綜合以及工藝學手段與各種方法的結合這兩種綜合形式。
四、觀察準備過程中的方法與工具確立的基本過程
1.科學設計和選擇觀察記錄的方法和工具
要選擇合適的記錄方式,要根據觀察的目的來進行確定,而且根據需求,觀察者也可以自己對觀察表進行設計。如果想收集到所需要的資料,以便用于研討,那么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記錄方法才行,而且規則和觀察技巧都要按照該記錄方法嚴格遵循。
2.保證不同觀察者觀察準則的一致性
參與觀察者在選好觀察記錄方式后應該對它們進行培訓。根據規定,選擇定量觀察表的觀察者就要嚴格按照量表的具體規則來執行。例如需要被記錄的事件,就要根據規定的操作定義來進行。
要想在講課的時候做到有的放矢,就要根據課程主題進行觀察,并選出合理的方法,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為此,觀察者應該刻苦鉆研,努力探索,創造出更多的課堂觀察前相關準備工作的新方案,為我國的教育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程永潤.談談課堂觀察前的準備工作[J].大眾科技,2010(12).
[2]林存華.課堂觀察:從課前準備到課后分析[J].基礎教育,2010(4).
[3]劉建成.重視課前準備,提高自學意識[J].教育藝術,2012(6).
[4]朱俊.基于課堂觀察提升問題教學的有效性[J].教學月刊,2014(2).
注: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