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初中數學的例題教學中存在許多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與新課改要求的地方。
一、教師的例題教學缺乏針對性
不同的例題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樣的例題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教師選擇例題必須分清是該例題的作用,是為了導入新定理、新知識,還是為了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是為了突出知識點重難點,還是為了示范常見的典型錯誤;是為了教會學生該題型的解題方法,還是為了突出解題的思路、解題的步驟格式;是為了突出某種解題思維,還是為了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目前教師的數學教學存在著沒有針對性地選擇例題的問題。
二、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方法單一
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要求教師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實際上,很多教師不考慮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造成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渾然忘我,學生在講臺下不知所云、昏昏欲睡。
三、教師講課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教師在講臺上將例題講解完就了事,完全不總結例題的解題方法、思維過程、題型等,也不對例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比如舉一反三、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不能發散學生的思維,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教師拒絕將學習的主權交給學生
因為在備課和準備例題時,教師已經對例題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有了預先的設計,形成了思維定勢,在課堂上講解例題時照本宣科,缺乏教學的靈活性,只是用自己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步驟指引學生“解題”,沒有聽一聽學生的想法,限制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發散,使學生形成死板的思維定式,一旦例題出現一點變動,便完全不會解題了。
五、教師不熟悉教材,對教材缺乏鉆研
熟悉數學教材是初中數學教師永遠的基本功,我們所說的把握教材不僅僅指理解教材的知識點,而是從整體上把握數學教材。要求教師熟悉數學學科的課程標準,清楚每個知識點的直接聯系,把握整體的邏輯線索,整合相關的知識?,F在的教師有的僅僅只是把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卻沒有深入鉆研,了解學科教材的內涵。
初中數學教學中,例題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環節,會受到更多的關注。改進加強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數學例題教學,對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養成數學思維方法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徐學芳.一次命題失誤的思考[J].廣西教育,2010(31).
[2]馬乾凱.對現行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0(41).
[3]任靜.也談對例題教學的反思[J].中小學數學:初中版,2011(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