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一些很有寫作能力的學生因審題失誤,作文得分不理想,當然語文成績也就不如意。筆者參加過兩次高考作文閱卷,偏題、跑題的作文,評判這類試卷,內容在三類、四類中,表達再好不能超過二檔,發展等級當然也就受到影響,作文最后得分也就不高了。那么,該如何審題立意呢?我認為簡單易做的就是抓關鍵詞句。
抓關鍵詞句就是從材料中找到關鍵詞或關鍵句,也就是最能表明作者觀點態度的詞或句。關鍵詞和關鍵句在表達形式上往往是有一定的特點。簡單地說,段落中記敘或描述性的文字后的議論抒情的句子一般就是關鍵的句子,或者一段議論性的文字中反復出現的詞即為關鍵詞。它們就是我們審題立意的關鍵所在。關鍵句或詞就是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的切入點,抓關鍵詞概括材料所提供的作文話題,由此考生就可審準作文的立意。
例如:
我們正在走向“后物欲時代”,經濟的爆發式增長是近幾十年的突出現象,物質富足之后精神空虛和無聊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東西方的貴族解決所謂的“富裕挑戰”,其成功的道路都是致力于提升人的精神追求。古典教育的內容是教人如何生活的,而現代教育在這方面就繞了個大彎子,卻是教人們如何工作的。留心一下周邊的成年人,有多少畢業后還熱愛閱讀、體育、美術、高雅音樂、寫詩賦詞,還保留著這方面的興趣和習慣?更不用說,有的人甚至從未培養出這類興趣和習慣。
于是乎,我們就有機會目睹官員貪腐、土豪炫富、明星吸毒、全民參賭等一系列怪現象,精神荒蕪,道德滑坡,信仰迷失,人情淡薄,甚至比赤貧時代更加嚴重。如何找到救治“富而不貴”的藥方呢?
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定,標題自擬。要求:立意明確,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則材料第一段點現象,關鍵句“物質富足之后精神空虛和無聊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第二段點原因,關鍵詞“富裕挑戰”“提升人的精神追求”。第三段說結果,關鍵詞“若不這樣就會產生一系列怪現象”。由此材料的話題就是“用提升人的精神追求解決物質富足之后精神空虛和無聊的問題”。這樣一來,文章該如何立意,就清楚了。
再如:福建卷 (2014年)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懸崖峭壁,有人想到的是棧道橋梁。
根據這句話,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抓關鍵詞“空谷、懸崖、棧道橋梁”,然后聯想:“空谷”喻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坎坷。“懸崖”“棧道橋梁”喻可以順利通過道路,是“通”途。絕壁”喻難以逾越的障礙,是“斷”途。還有一個關鍵詞“有人”,把兩者結合,這個材料立意就是:
1.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2.我們觀察事物、認識事物要體察到它的兩面性,我們正確的、積極的認識是什么?
3.我們要以積極的、樂觀的態度來認識事物、對待我們所處的環境。
其次,多想想命題者的意圖。命題者都是現實的人,他們所提供的材料肯定會或顯或隱地面向時代,反映生活氣息和時代精神。因此我們在審題立意時,一定要結合時代揣摩命題者的命題意圖。
材料:寄生樹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在空氣中洋洋得意。它倨傲地俯瞰著下面的細草說道:“你們可憐的小草兒,你看我的位置多么高,你們是多么矮小!”細草們沒有回答。寄生樹又自言自語地唱道:“啊哈喲,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驕。有大樹作我庇護,有大樹供我養料。我是神不虧而精不勞,高瞻乎宇宙,君臨乎小草,披靡乎浮云,揖友乎百鳥。啊哈喲,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驕。”一聲雷把大樹劈倒了。寄生樹和古木的高枝折在草原上。寄生樹漸漸枯死了。
這則材料可從不同角度立意:
(1)從寄生樹站在古木的高枝上的角度立意:要學會利用外物;(2)從寄生樹站在古木的高枝上洋洋自得地自夸的角度立意:要有自知之明,不可盲目自信;(3)從寄生樹倒折枯死的角度立意:要學會自立,克服依賴。
這些立意,哪個才是切合題意的呢?從褒貶傾向看是在批判寄生樹,立意(2)(3)都符合,但最佳的立意應是要直面現實,正視矛盾,在矛盾中拼搏發展。聯系當前青少年多依賴父母或老師,自立能力差的實際,立意(3)才最符合命題意圖,才是最佳立意。當然,立意(2)也比較切合材料的寓意。
立意是作文之魂,高考作文立意要求:正確、準確、深刻、新穎。立意低了,哪怕它的結構再精巧,語言再漂亮,也掩蓋不了他思想的蒼白與貧弱。為此我建議同學們可以找來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題,或者近五年的作文競賽題,進行一下審題立意訓練,并對照一下優秀范文,提升文章立意。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