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的思想家歌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毋庸置疑,這句話是在警醒著我們這些老師:唯有讀書,才能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才能帶給學生充實的知識和心靈深處的震撼;唯有讀書,才能對自己的錯誤思想及時改正,對實踐及時的反思。可見閱讀是最重要、最珍貴的。
一、閱讀,讓距離為“0”
“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高爾基。
作為農村教師,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他們沒有機會走出校門,走進名校,學習和聆聽著名的教育家和老師們對教育的新的理念。那我們又不能循規蹈矩、墨守成規,用老套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來面對學生。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學方法從何而來?那就是讓我們走進書店,通過閱讀,來尋求答案,來武裝自己;通過閱讀,來與名家們“交流”。
二、閱讀,需做到“3到”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由于職業的需求,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曾經也讀過一些關于教育的書籍,不過是囫圇吞棗罷了,那時并沒有什么過多的想法,所以收獲也甚少。近些年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教育思想的不斷轉變,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能力來從事現代的教育事業。無形當中,也讓我們改掉了閱讀馬虎、應付差事的毛病。至今我還記得,當我閱讀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時,我就謹記朱熹的話,認真看書,認真做筆記,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讓我受益匪淺。
三、閱讀,讓我們轉變觀念,重新起航
我曾經有幸拜讀了盧志文《今天我們怎樣做教育》一書,文中的一個小故事——《致加西亞的信》深深地吸引了我。讀完后我的心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我們應該向羅文學習,特別是我們這些農村教師。是的,我們沒有寬敞明亮的教學樓,我們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我們沒有優厚的待遇……但是我們所教的每一位學生,他們享有與城里孩子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
學生是天使,當我們面對一張張純真、可愛的笑臉時,我們又怎忍心把我們愛的閘門關閉。你只要給他一點點的愛,他就會用整顆心來愛您。特別是作為班主任的我們:一個滿意的微笑,可能會讓一個失去自信心的孩子重新燃起對學習、對生活的希望;一個輕輕的撫摸,可能會使一個留守兒童感受父母的溫暖;一句贊美,可能會使一個困惑的孩子邁出困頓,走向成功……
所以,我們要轉變觀念,重新起航,克服一切困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立足本職工作,做到“不舍棄任何一個孩子,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
總之,閱讀可以讓我們更充分地認識這個世界,也讓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這個世界,面對我們的學生。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