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對高中新課標數學教材的科學性差錯進行分析,并對數學符號的差錯以及標準化格式的編排加以探討,對于以后中小學教材實施新課改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教A版;科學性;格式;數學符號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各地區高中都相繼開始了新課改實驗,比如江蘇、廣州等地。2010年我國全面展開高中新課改,對于以往高中數學教材來說,此次新課改對于教材的變動比較大,一共有6個版本的教材,每個版本又分為26本教材,本文主要以人教A版為背景,對教材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一、科學性
在新課標的高中數學教材中,存在的科學性差錯主要有兩個方面,分別為:(1)知識性差錯:一是語義存在歧義,比如在教材中,在對判定直線的平行、垂直給予講解時,對斜率的存在性考慮得不全面,當一條直線垂直于x軸時,就不存在斜率,在講解時,忽視了這一情形;二是照排差錯;三是脫離現實,主要出現在對映射的講解中。(2)圖形、圖像方面的差錯:一是圖形與原文存在出入,文中所配的圖片為懸鏈線,與公式相差太遠,根本就不匹配;二是圖像比較粗略,不夠精確。
二、數學式符號
在數學式符號上存在的問題比較多,一是胡亂使用中括號;二是數集方面,比如數集N,R,Z等,如果一個數集想要將0排除在外,可以使用對應的符號上標“*”或下標“+”來表示,整數集為N*,N+,但是很多教材在理解上存在差異,把它們當作實數集;三是因為(∵)、所以(∴)符號的使用,由于這種表示不符合國際標準,人們只是貪圖簡單、方便,使用得比較多;四是值域、子集方面的差錯。
三、格式
在數學格式上,新課改有新的標準,但是在編寫教材時,并沒有嚴格按照標準,主要的差錯為:(1)單位,單位符號不統一現象比較嚴重,對于中文符號與國際符號混合使用,比如在表示“年”的時候,不用“a”表示,不使用“d”表示“天”,不使用“h”表示“小時”;(2)轉行,在數學式中,有轉行的現象,多數教材沒有嚴格執行轉行規定;(3)不等式或方程組,多數教材中,符號的使用極不規范,有的在不等式之后,全部都使用分號,有的甚至沒有符號,而有的卻使用逗號,版本各不相同;(4)沒有明確標出表頭,在圖表進行編碼時,沒有連續性、統一性;(5)數理公式,在排版數學式上,應該做到規范、準確、簡明,在使用版面上要給予合理的規劃,盡量做到既美觀又節省。
綜上所述,通過對數學教材的科學性、格式、數學式符號的分析,問題比較多,甚至一些淺顯的照排問題,都會出現差錯,在新課標數學教材中,這些問題依然存在,主要原因還是在新教材的編校問題上,對于國家最新標準沒有給予嚴格執行,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執行力。
參考文獻:
胡晉賓.高中新課標數學教材科學性和數學式符號、格式的差錯分析[J].編輯學報,2014(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