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現有教材中的實驗進行了探究和改進,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F行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升華和凝華”一節中,介紹了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將少量碘晶體放在燒杯中,蓋上玻璃片,將燒杯放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到燒杯中的碘固體逐漸減少,與此同時玻璃片上出現了碘微粒,且逐漸增多,從而演示了碘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關鍵詞:實驗;問題;碘;加熱效果
一、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發現問題)
從事教學多年,每次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去操作,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即碘晶體用酒精燈加熱時,或多或少地出現了熔化甚至沸騰現象,有許多同學對碘直接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持懷疑態度,覺得可能是由于碘的汽化現象,才出現了碘蒸氣。教師的本意是演示升華,但相當一部分碘出現了熔化甚至沸騰,雖然教師盡力解釋,但部分同學還堅持己見。
二、探究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分析問題)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來探究,查資料可知,碘的熔點是113.50 ℃,沸點是184.4 ℃,而酒精燈外焰的溫度在400 ℃~800 ℃之間,遠遠超過了碘的熔點和沸點??梢姡镁凭珶艏訜釙r,碘晶體很容易出現熔化甚至沸騰現象。教師雖然可以使酒精燈火焰離石棉網遠一點,但不好控制它們之間的距離,太遠了,看不見碘蒸氣;太近了,又會出現熔化和沸騰現象。讓學生分組做這個實驗,用的儀器是碘升華凝華管,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效果就更不理想,幾乎每個組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碘的熔化現象。并且酒精燈火焰還有風的干擾和空氣的擾動,不斷擺動,很不容易控制。這樣,實驗的可信度就大大降低了,沒有說服力。怎樣才能使這個實驗比較完美,使學生沒有疑惑,且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呢?我們必須探究新的方法。
三、對該實驗的改進措施(解決問題)
怎樣才能比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呢?可不可以找到既加熱了碘但又不超過碘的熔點的加熱方法呢?大家馬上會想到用沸騰的水,就是仿照海波的熔化實驗中,用水浴法加熱海波晶體的裝置。我們知道,水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是100 ℃,低于碘晶體的熔點113.5 ℃,更達不到碘晶體的沸點184.4 ℃,并且水的沸點又與碘的熔點差距不大,而碘晶體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升華,物質升華的快慢與溫度、氣壓大小和物質的種類等因素有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溫度的升高,其升華的速度加快,這樣,用沸騰的水加熱應該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具體做法是:用夾子把小燒杯(100~200 mL)和圓底燒瓶(底部比燒杯口稍大)固定在鐵架臺上,在小燒杯中放上少量碘晶體,圓底燒瓶中放適量的冷水,把圓底燒瓶的瓶底蓋在小燒杯上,大燒杯(500~800 mL)放在升降臺上,并置于小燒杯的正下方(如圖所示),用加熱器加熱水至沸騰,并倒入大燒杯中,立即升高升降臺,直到小燒杯下端有2~3 cm浸入沸水中,這樣,沸騰的水通過小燒杯底部來加熱碘晶體,馬上可觀察到有大量的紫色蒸氣產生,絕對再不會出現碘的熔化和沸騰現象,實驗效果非常好,干擾因素被排除了。圓底燒瓶加冷水,其底部溫度比用玻璃片低,能使碘蒸氣快速凝華,比用玻璃片效果更明顯。
■
另外,本實驗雖用水浴法加熱,但沒有采用酒精燈直接加熱冷水的方法,雖然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辦法也能做,但用酒精燈直接加熱冷水速度慢,用的時間長,并且水溫升高緩慢,碘蒸氣是逐漸產生的,效果不佳,而用沸騰的水直接加熱能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碘蒸氣,效果非常理想。
這個實驗也可以用功率不大的電熱吹風機去吹小燒杯底部,比用酒精燈容易控制一點,效果也還可以,但還是比不上用沸騰的水加熱效果理想。
雖然在教學中探究出了碘升華比較理想的方法,我相信,肯定還有其他的方法,這需要對課本深入理解和鉆研,但又不能盲從課本,即使像這樣簡單的實驗,可能許多老師覺得不需要做什么準備就可以演示,不做更進一步的挖掘,殊不知正是這樣的小細節,才能真正體現老師的扎實功底。細節決定成敗,對每一個簡單的實驗,都要分析其得失,哪怕是最小的瑕疵,都要找出其產生的原因。這需要老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去改進,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參考文獻:
沈瑞清.用棉球塞住裝萘試管減少污染[J].物理實驗,1987(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