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化學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打基礎的最好時期。但是,化學作為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使得很多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嚴重阻礙了學科價值的實現(xiàn),也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變化的熱情,進而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走進化學課堂,同時也為高效化學課堂的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生之所以對化學學科產生心理畏懼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陌生、不熟悉,所以,不愿意去嘗試、去接受,這樣才產生了排斥心理。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課堂中,這樣一來能夠放松學生的心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來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生活中常見的鹽”時,為了能夠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走進化學課堂,也為了讓學生了解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在授課的時候,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鹽、蘇打、石灰石、小蘇打、大理石”等等,目的是讓學生在這些熟悉的事物中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二、實施小組實驗,培養(yǎng)主動意識
實驗是化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是調動學生探究欲望、滿足學生好奇心的重要教學內容。但是,在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中,為了考試、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更多的知識,我們常常忽視實驗的價值,導致化學課堂相對來說也比較沉悶,也就不利于學生良好的發(fā)展。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實驗的價值,要讓學生在主動觀察、自主動手實驗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例如:在教學“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玻璃導管、橡皮管、集氣瓶、玻璃片、水槽、點滴板、藥匙、膠頭滴管、試管。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鈣粉末、碳酸鈉粉末、雞蛋殼、稀鹽酸、稀硫酸、石灰水”等實驗器材和藥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實驗,進而確保學生在自主動手實驗中輕松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同時確保課堂的高效實現(xiàn)。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以愉快的心情走進化學課堂,進而確保學生在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中獲得綜合而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俞銀龍.淺議如何構建活躍的初中化學課堂[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9).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