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不是去塑造學生,而是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美術課更是要尊重學生,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火花,關注身邊的現有材料,營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美術;啟發創新;合作學習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綜合、探索”“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都包含了美術設計制作課,在初中美術教材中占有相當的比重。結合我校正在推行的“六助”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設計課中我做了如下幾點嘗試。這里結合自己的美術教學工作談談我對初中設計應用課的一些想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性
《教育學》上提到:“教師要創設一種吸引學生的教學情境和氣氛,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需求,自覺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優美的舞蹈、動聽的音樂、有趣的游戲、幽默的表演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美術設計制作的教學中我嘗試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使他們進入角色,在情境中提高興趣。于是我盡量嘗試多種提高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其中創設教學情境效果顯著。
二、做好課前工具材料的準備工作
設計課課前的工具材料準備是上好課的基礎,就像士兵上戰場一定要帶槍一樣,沒有工具和材料,什么也做不了。
教師平時應多收集一些設計制作的創意和制作方法,了解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教師課前也應做好樣品、范作等,通過制作,能提高教師操作的基本功,掌握操作過程中的技能、技巧。
設計的對象十分豐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材料,培養他們尋找發現材料的能力,讓他們在周圍的世界中找到用于創作表現的各種材料,例如:各種紙張(包括廢舊的報紙掛歷紙畫報廣告紙等等)、樹葉、蛋殼、羽毛、廢舊的瓶子、瓶蓋、紙盒、紙杯、廢舊的電線、毛線、鐵絲、木屑……這些材料經過學生自己去收集、去發現,不但能使學生懂得材料的再利用、再創造,還能培養學生自己愛物惜物的好習慣。課前材料準備充分,課上制作才能得心應手。
三、課堂教學重啟發創新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最困難的是設計創意。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學生通過想象將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綜合、加工、改造、創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質及能力。藝術貴在創新,設計課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創設讓學生表現的機會。例如《端午節》一課,以用彩紙剪貼、彩筆描繪的方法,將蛋殼制作成各種形象,結尾引導學生欣賞其他形式的蛋殼藝術,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其中一些可操作的內容也激發了學生嘗試探索的欲望。因此在有限的初中美術課堂時間里,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偏重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技法的講述和演示時間可適當減少。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合作探究”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每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差異,比如有的想象力豐富,有的設計能力強,有的繪畫水平高,有的制作技能巧等等。可以根據學生各自能力組成“合作探究”小組,讓小組同學對設計材料如何搜集,設計作品如何創新進行探究。首先應明確自己的工作——將要制作什么?會出現哪些困難?如何解決?每位同學先進行思考和試做,為將要進行的小組合作做準備。
例如:《立線裝飾》一課中,我先就如何制作紙立線裝飾簡單交代一下,便讓學生動手制作。由于紙條的裁剪和組合費時間,單人制作一堂課下來看不到成效,學生便選擇合作,小組成員共同商討、相互配合、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特長:有的剪、有的折、有的畫、有的貼……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一節課下來,集體制作的成果就呈現在大家面前。在教學中多讓學生自己動手,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從中領悟、摸索,在實踐中掌握設計技能,體會成功的快感。
教師在學生設計制作作品時巡視、監控,發現了問題,及時調控學生,給予正面引導,積極評價,找出問題原因,幫助學生拓寬思路。提示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承擔小組的任務,協調矛盾,促進合作學習的進行。教師可參與學生的學習和討論,以平等態度發表自己的意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幻燈、投影儀等各種電教媒體進入課堂,電教媒體在信息傳遞中具有迅速性、直觀性、感染性和再現性,在導入新課、引導啟發、示范指導、創設情境、反饋評價等教學環節都有重要作用,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恰當地使用各種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設計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特別是一些細小、復雜、時間較長示范環節,應用電教媒體不僅可以提高能見度,還可以節省示范時間。另外,還可用視頻展示儀來展示學生的設計作品等并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和反饋。
以上幾點做法,我的根本目的是根據美術設計課自身特點,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利用小組合作教學的形式,著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寬敞的學習空間,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提高課堂效率。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