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并且物理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為此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應符合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手的特點,使學生經歷實驗的探究過程,理解物理規律,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從興趣中成長,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鍛煉。
物理教師應認真研究實踐,盡量多做一些實驗讓學生看到實驗現象,或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用出乎意料的實驗抓住學生“新鮮好奇”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對各種沒見過的知識都感到新奇。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激發其學習動機,把這種滯留在表面的“新鮮和好奇”,激發成真正的求知興趣,轉化成潛在的學習動力。例如在講授慣性時,可以把一款機械手表放在一張紙條上,然后放在講臺邊上,問學生快速拉動紙條表會怎樣。很多學生都替老師擔心,害怕手表會掉到地上,實驗結果使學生感到新奇。
二、充分利用課本演示實驗,在探究中激發學生興趣
經過近幾年的課堂教學發現老師應充分利用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演示實驗直觀、形象,極易引起學生想要參與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學生對看到的現象記憶深刻,不易忘記。例如在講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老師先把一個乒乓球放在倒放的漏斗下面用手先向上拖住乒乓球,然后老師問:當我向下吹氣并移開手后會看到什么現象?然后再演示這個實驗。學生看到實驗現象后會非常吃驚,感到不可能,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有很大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不斷高漲。
三、充分利用學生分組實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自己動手試驗中體會成功的樂趣
現在有很多學校由于實驗儀器少,分組實驗很難完成,為此很多老師都以演示實驗來代替分組實驗。其實這樣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是非常不利的。在此方面我提倡分小組實驗,一般是四人一組。如果實驗器材不夠就全班學生分兩次來做實驗,這樣學生都能夠動手獨立完成實驗,教師也容易檢查。對不同的學生分組時按照學生的不同能力分到不同的組,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指導實驗。通過分組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規律,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實驗,在實際操作中真正體會到物理實驗的樂趣。
四、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動手制作實驗器材,自己做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課的興趣
新版教材加強了實驗,在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的基礎上,還介紹了很多簡單易做的“小實驗”,這既體現了學科特點,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切身體會到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主導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當學生對物理這門課程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在學習物理時就會感到輕松愉悅,這樣有利于形成主動的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此物理教學應該從學生興趣入手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興趣為主攻,以實驗為主導。
參考文獻:
侯新杰.STS教育與物理課程[J].學科教育,2004(2).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