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圖式理論研究的不斷發展,圖式理論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其中尤以教學上的應用最顯著,圖式理論的應用從英語教學中得到驗證,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語文教學中運用圖式理論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記憶、分析、整合所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讓語文課堂靈動起來。通過對圖式理論的解析,以中學語文教學中圖式理論的運用為研究對象,探討圖式理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為語文教學方法的轉變提供參考。
關鍵詞:圖式理論;語文教學;語文課堂;應用價值
一、圖式理論與閱讀教學的關系
1.圖式理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主要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中有效地利用圖式理論,將相關信息通過一定的程式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建構自己的閱讀體系。圖式是多變的,包含著很多信息,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利用圖式的變量,可以篩選信息,使讀者準確理解課文內涵。
2.圖式理論的運用是對傳統閱讀方法的有益補充,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只需要對閱讀內容進行逐字逐句的解讀,通過文字的解讀就能理解篇章的意義。然而,隨著圖式理論的提出和相關研究的發展,閱讀不再是簡單地對文本字詞句段的理解,閱讀也可以是有期待的,也可以通過對文章進行假設,并通過對文章相關信息的篩選,對自己的設想進行證實??梢哉f,在圖式理論與傳統閱讀教學方式的相互作用下,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在一定程度上建構了自己的閱讀體系。
3.圖式理論對閱讀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語文閱讀活動有著指導意義。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與課文之間的雙向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閱讀主題原來有的知識得以重新建構,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閱讀主體接觸到相關信息,迅速從人腦中提取信息,并進行加工、儲存,從中篩選有用的信息。經過一系列的大腦活動,閱讀材料的有益信息被提取,原有的語言圖式與閱讀文本取得了聯系,也達到了閱讀的目的。
圖式理論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相關,學生在民族、地域、文化、個性之間都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又造成讀者閱讀圖式的不同,學生的背景知識越是豐富,就越能理解閱讀材料。在閱讀中,讀者的心理圖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閱讀進程不斷發生變化,從而影響讀者對文章真正內涵的推斷。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大腦中原有的圖式會被重新激活,這必然也對閱讀過程產生影響,只有當文章的各種信息如期進入讀者的認知結構,才能稱得上是理解了文章的真意。
二、圖式理論運用與中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1.文本細讀,構建閱讀圖式
閱讀教學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知識的建構過程,在閱讀中通過對幾個閱讀圖式進行講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在閱讀過程中運用這些圖式進行檢驗,使學生真正建構閱讀圖式。在一堂或者幾堂課的教學中,利用對典型材料的不斷分析,完善學生對這一閱讀圖式的認識。幫助學生理清閱讀思路,明確閱讀目標,從而建構起這一類型閱讀文本的思維模式,在以后的閱讀中不斷完善閱讀圖式,提高教學效果。
2.創設情境,豐富閱讀圖式
閱讀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一些生澀難懂、抽象晦澀的概念,中學生以現有的經驗并不能夠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而情境教學的經驗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創造情境,能夠將學生原有的知識重新激活,實現學生與文章內容的結合,為學生與閱讀內容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也正是在學生的閱讀期待與閱讀目標融合時,學生的閱讀圖式得到了豐富,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3.完善圖式,提高閱讀能力
圖式是閱讀主體內部的一種可變量,是一種動態的認知結構,不同的信息變量都影響著主體的閱讀體驗。當閱讀主體遇到原有圖式的信息刺激時,就會對原有的信息進行改組,而這種改組有可能會因為錯誤信息的影響,改變原有的認識。這種情況下形成的圖式就可能會有一定的缺陷,需要我們辨別區分。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不斷總結經驗,在實踐中檢驗圖式運用的實際效果,建構新的圖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目前,關于圖式理論的運用與中學語文教學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還有一些問題沒有澄清,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文中的相關觀點也只是為圖式理論的研究提供一個思路??傊谥袑W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圖式理論,可以幫助學生建構閱讀圖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教師、學生、編者、文本的多元互動。
參考文獻:
[1]雷曉東.概念流利與圖式理論[J].山西師大學報,2010.
[2]康立新.國內圖式理論研究綜述[J].河南社會科學,2011.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