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課堂教學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之下,作為一名一線的初中英語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要想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你所設計的課堂,基本是很困難的事情,在大部分的課堂上學生只是一個旁觀者,無所事事。根據我班所存在的這種現象,我把我班的54個學生進行分組,每組6人,這樣我班的54個學生被分成9個學習小組。并且每組選出一名優生為組長,組長記錄小組內各成員每天的各方面表現,并記錄各個成員的得分情況。例如:上課認真聽講一次加一分;按時完成作業一次加一分;課堂上能互助合作的一次加一分。每周累計各小組和個人得分,周末評選出“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并以資鼓勵評出的“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通過這種方法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大部分學生都動起來了。學習成績也好起來了。現在就將我在英語課堂中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做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根據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合理分組
在分組的過程中要使各小組成員在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審美與表現、運動與健康等方面保持平衡,以免出現兩極分化。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必須要有事可做,分工明確。如,可把他們分成德育組長、學習組長、紀律組長、安全組長等。并且要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角色互換,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二、鼓勵各小組成員在學習組長的帶領下進行自主學習
讓他們自主預習、自主查找資料、自主完成習題,并把自己弄不懂的內容記錄下來。慢慢地每位學生都學會自己能找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了,同時可以找出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學生把記錄下來的問題在組內、班內進行討論
首先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互相討論、相互商討。對于個別難點,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記錄下來,以便在班內交流。教師不要急于講解,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然后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到班上進行討論。在討論時各小組派一人主講,輪流發言。小組內的其他學生可以補充發言。當有人發言時,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掌握、理解解決這些難題的方法。學生交流時,教師應密切關注,及時給予點評、鼓勵或表揚。
四、教師要組織學生解決班上也不能完成的問題
引導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拓展解決問題的思維。并且幫助他們尋求問題的答案。最后使全班學生都能理解這些問題,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并且要讓學生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進行總結,以達到觸類旁通,從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五、教師對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和總結
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個人合作學習的參與度、積極性、獨創性等方面進行評價,以鼓勵為主,努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對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特別突出的學生另加褒獎,以便在小組內樹立榜樣,激發組內競爭。同時,要總結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把問題一一列舉出來,以便在以后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引以為戒,使得課堂小合作學習活動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總而言之,我認為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課程改革形勢下較為有效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為學生創造參與語言實踐和平等合作的機會,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培養了他們相互合作、競爭向上的精神,從而使得學生的心理素質、知識運用等各種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鍛煉和發展。
參考文獻:
陳向明.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建設[J].教育科學研究,2003(2).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