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和綜合能力。有人說:“得實驗者得生物之天下。”這話說得有一定道理,隨著高考的不斷改革,高考對生物學實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占有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也就是說高中生物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實驗教學。
教材中的幾個學生實驗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只是占了學生學習時間的很少部分,大多數時間學生是在教室里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要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就應該從平時抓起,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見效的。為了更好地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我在平時的生物教學中,除了書中的實驗外,還將學生分成小組,布置一些小實驗項目,利用業余時間,讓學生像研究生一樣開展一些小實驗探究。如,培養種子萌發的實驗,觀察胚乳、子葉、胚芽鞘和根毛等結構,種子(向日葵、玉米、豆類、小麥和花生等)可以到農貿市場買一點,或給農民少許錢,讓農民給拿點,每個實驗都有原始記錄、實驗步驟和實驗結論。學生自己拿一次性紙杯、小花盆和透明的塑料杯培育植物,設計對照實驗,觀察植物的葉片、葉綠體、光合作用,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莖的背地性等植物激素所涉及的一些實驗。在班級放兩臺顯微鏡,由兩名同學負責經管,學生可以隨時觀察想要觀察的實驗,如:“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觀察葉綠體”“觀察水綿的結構”“觀察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酵母菌的呼吸作用”“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顯微鏡的使用、裝片的制作等是生物實驗的基本功,學生都得到了加強。學生自己拿礦泉水瓶釀制葡萄酒,學生用罐頭瓶培養草履蟲等小實驗。制作生態瓶,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制作細胞模型等。同學間相互合作,小組間相互觀察比較,相互學習,最后各小組評比。平時有些生物題學生做不好,也可以自己設計實驗來研究。在上實驗課時我發現,有部分學生因實驗課時間有限,實驗結果不理想或沒做出來實驗結果,但做課后的小實驗都能做得很好,這樣就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通過這些實驗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又通過實踐豐富了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學生像研究生一樣,總在做一些小實驗項目。
我們班級有幾個平時不學習、愛玩電腦游戲的學生,家長看著很著急,班主任也沒有辦法,在我們開展的課下生物小實驗中,我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進來,課下的時間讓他們準備材料,設計實驗,動手做實驗,我及時幫助他們,使他們的實驗獲得成功,我又在學生面前表揚、鼓勵他們,增強了他們的信心,使他們逐漸放下了電腦游戲,對學習也逐漸產生了興趣。
現在學生在雙休日和早晚自習都不用上課,可以通過做這些實驗,占用一些時間,避免上電腦打游戲和參加一些不良的活動。學生通過這些實驗,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并逐步形成嚴肅認真、團結協作、不怕挫折、具有競爭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優良品質。
參考文獻:
梁歡.高中生物新課改中課堂教學的幾點新思路[J].科技信息,2012(28).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