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立足于英語教材,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就從課堂導入環節、教學活動環節以及反思環節三個方面對如何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進行概述,以期能夠最大化展現英語學科的價值。
一、優化導入環節,做好課堂開端工作
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開端,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第一步。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并不看重導入環節,總認為短短的幾分鐘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不論是教師還是學校從思想上都不太重視課堂導入,致使導入形式通常就是以舊帶新,嚴重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立足于英語教材,選擇恰當的導入形式,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Food”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我選擇了“圖片導入”法。我將課下準備好的一些食物圖片展示給學生,比如:fruit,sweet,coke, bread,meat, juice等等,讓學生在直觀的圖片展示中了解本節課所要學的知識,并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走進語文課堂,進而為高質量英語課堂的實現邁好第一步。
二、優化教學活動,做好課堂中心工作
眾所周知,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活動較枯燥、無趣,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豐富教學活動,這樣一來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二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教師構建的多樣化教學活動中凸顯自己的課堂主體性,同時大幅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Wild animals”一課時,為了構建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也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本節課授課時,我選擇了小組學習模式。首先,我引導學生以生帶生的形式對本節課的重點單詞進行試讀,比如:delicious,snake,rainforest,information,report,attack,thirsty,male等等;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在小組內交流本節課的主旨大意。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而且對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構建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學“colour”一課時,我選擇了情景化教學模式,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someone/somebody,anyone/anybody”和“no one/nobody”等的用法,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先借助多媒體創設了交流的情境,其中包括了“教室里沒有人”“一些人在操場上”等情境;然后,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課的重點句型進行表述,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也有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
三、優化反思環節,做好課堂改進工作
反思是對教學活動的再思考,是不斷完善、不斷改進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以教學“Wild animals”的反思為例,由于本節課我們選擇的是小組學習模式,所以,我們必須要反思該模式的價值是否得到最大化實現,課堂是否面向了全體學生,是否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課堂目標是否高效實現等等,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反思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反思,以確保英語課堂真正實現高效。
總之,新課程改革下的英語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選擇恰當的方式,確保英語課堂的各個環節都能高效實現,進而促使學生在高效的英語課堂中獲得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周玲云.優化英語課堂結構,促進英語有效教學: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1(6).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