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所在的學校是西北一所比較偏僻的農村初級中學,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大多數學生屬于走讀生和留守兒童,尤其一部分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的監護, 在爺爺奶奶的溺愛中,這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很差,意志薄弱,貪玩好耍,自主學習意識不強,若當天無作業或作業量過少,情況就是:在學校不認真學習,回家不知道做作業,學習得過且過,問題越積越多,學習成績每況愈下,長此以往,導致師生關系越來越緊張,教學活動越來越難以開展,加之學校部分老師和家長過分注重若科的緣故,語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被擠占的少之又少,幾乎在夾縫中求生存,語文教學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境地了,何談質量提高?其實這種情況,在西部一些老少邊窮地區的農村中學莫不如此,現狀堪憂,讓為師的頗感困惑。
那么,在全社會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一片呼聲中,西部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該如何去做呢?是一哄而上隨波逐流,還是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針對西部實際,面對新一輪高考改革方案的出臺,西部農村中學的語文課如何給學生布置作業呢?筆者根據自己近幾年的嘗試摸索,認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必要的,給學生設置適量的作業在西部農村中學也是尤為重要的。
一、學校要求類
這類作業有語文作業、配套練習、作文三樣,這類作業最大的特點是強制性和普遍性。這類作業是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要求必須要做的作業,并且是檢查和評價學生學習行為和教師教學行為的重要載體,必須指導學生完成并做好,尤其是配套練習作業,但這類作業對農村學生實際聯系的還不很緊密,太過整齊劃一,課后作業、配練作業中個別題目繁難偏舊。對于這類作業,我基本上有選擇地引導學生來做,比如配練分階段練習,課前預習做一部分基礎作業,課堂自學做閱讀練習,課后鞏固做提升練習。再如作文,我既兼顧了每單元后的寫作練習,同時又注意了聯系實際,靈活改變文題和訓練方式,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類作業。
二、積累作業類
這類作業主要讓學生每天做好“四個一工程”,即認識一個生字、積累一個成語、識記一句名言、積累一首古詩。這類作業的特點是自主性和趣味性。這類作業有利于彌補農村學生信息閉塞,積累不足的弊端。所采用的方法是給學生設計一個積累作業本或者干脆就讓學生把四個方面積累在配套練習每課練習的上部邊緣,既節省簿本,又便于識記;既培養了愛好,又增長了知識,收效不錯。
三、閱讀作業類
這類作業有名著推薦閱讀、附錄作品必讀、自選美文閱讀三樣。這類作業的特點是開放性和選擇性。采用的方法是分類要求,分期實施,每天利用課間和午休時間堅持美文閱讀,每天要求一篇,并摘錄好詞好句或精辟語段;一周回家做好附錄名著導讀,寫好心得或讀書筆記;每學期假期有計劃推薦學生完成適量的名著閱讀,并寫出一兩篇讀書心得。這樣學生就能用高雅的休閑方式度過空暇和假期,也不斷地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完備和人格的完美。
四、寫作作業類
這類作業有班級流動日記、讀書心得兩樣。這類作業的特點是獨創性和愉悅性。為了克服學生作文的畏難情緒,調動興趣,增強寫作的自主性,我開設了寫作練習。班級流動日記要求每個學習小組設置一本作業,每小組5~6人為宜,每周每人只寫一篇,但是一定要寫好,保證質量,然后一周輪一人批改,再交回老師評改。這種作業既減少了每人一本日記無話可說敷衍了事的弊端,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還提供了彼此交流的機會,學生會樂此不疲。至于讀書心得是為了配合第三類作業設計的,這樣才能保證讀書作業的落實,經過嘗試效果也很好,深受學生和家長贊同。
以上就是筆者教學中嘗試設置的幾樣作業,多有瑕疵,希望見仁見智,懇請同仁不吝賜教!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