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教學提倡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隨課堂瞬息萬變的情況決定課堂教學的模式,不是說新授課就某一種方式進行到底,有時要隨著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抓住課堂閃光的地方進行下去,也是一種高效形式。
一、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高效課堂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性。在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呈現在面前的是“高效課堂”的多種教學模式。一是山東省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教學法。杜郎口中學校長崔其升主要講了自己和學校里個別教師的先進事跡,在說到課堂教學時,僅僅提到了教學的最高原則是“善良——善待孩子”,教師教學要達到“無為而治”。二是太谷縣各校實行的“24字模式”,即“自學感悟,自主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評,分層訓練,拓展延伸”。三是江蘇省洋思中學的“堂堂清”教學模式。洋思中學的副校長劉金玉說,他們的學生沒有預習沒有導學案,在課堂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所有的內容在課堂上完成。四是重慶市聚奎中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表現為:教師為每堂課準備了教學視頻,學生在家、在課外用平板電腦先看視頻自學,然后在課堂上完成預習案。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應該根據自己學校的環境、條件、學情等,制訂適合自己學校的教學模式。
二、給教師“減負”,給學生“加壓”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課堂上滿堂灌、一言堂,課后加強輔導,老師全天候“追蹤”,老師很累很苦,學生也很苦惱。實施高效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起來,“想一想,畫一畫,做一做”,課堂上給老師“減負”,給學生“加壓”,從而形成“緊張、有序、高效|”的課堂。
從上述四種教學模式來看,不管是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太谷的“24字”模式,還是洋思中學的“堂堂清”和聚奎中學的“翻轉課堂”;不管他們是主抓課前預習,還是當堂訓練;不管用的是“導學案”“預習案”,還是視頻課件,其核心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從而把老師從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
三、“認真”出“高效”
俗話說:“凡事只怕認真。”認真了才能成功,才能出效果、出成果。傳統教學是老師認真備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認真滿堂灌,認真地在自習課上也要講,就連晨讀,老師都認真地在教室里來回巡視,而學生是不是在認真地思考、認真地學習,是不是真正地聽懂了,會用了,就不得而知了。江蘇省洋思中學副校長劉金玉說,學生課前的預習是假預習,課堂上的預習才是真預習、真思考。就連課前的預習是不是認真的,他們都持懷疑態度,必須放到課堂上,在老師的“監督”下進行,可見認真的重要性。無論是哪種教學模式,核心是讓學生自己“動”起來去認真思考、積極探究。傳統教學中,老師是既是編導又是演員,學生是觀眾,老師演得很投入、很到位,學生看得是津津有味,或者是昏昏欲睡。而高效課堂,學生則是演員、是主角,老師是導演、是配角,只有學生自己入戲了,進入角色了,才能真正體會到各門學科中的“個中三味”。所以說,高效出于學生的認真。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