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音樂學業成績的考查或考試,就是對學生音樂素養的一種反映。僅僅以“考唱歌”定分數,這樣做的結果至少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平時學習音樂的真實情況,也明顯不利于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和學生學習的主動學習。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音樂成績評定考核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學習效果;音樂素養;審美能力;音樂個性
初中階段的音樂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在學生的成長中不可或缺。其學業成績的考查或考試,就是對學生音樂素養的一種反映。但是,由于音樂學科在學業環境中多不受重視,學生也認為就是“玩的課”,許多時候老師并不把考查、考試作為促進音樂教學、音樂學習的手段,以至于對學生的考查不全面、不到位、只簡單易行,這并不符合大綱要求。
我在教學中體會到,音樂教學應該十分重視對學生音樂考查的意義,充分發揮它的功能,努力尋求切合實際的考查方法。實踐證明,這樣對促進學生的音樂學習,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有效地實施美育目標,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下面就我的教學體會與大家探討、交流。
一、切合實際的考查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有目標地實施教學做基礎
考查可以知己知彼,使教師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了解學生的音樂素質、審美需求,從而不斷促進學生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考查前,我引導學生全面回顧,把音樂知識、表演、編創、欣賞、探索、音樂設計、唱歌各歸其類,綜合復習,根據大綱要求,找出各類學習內容的考查范圍,制訂有針對性的考查方法。比如,七年級的“音樂筆答試卷”中設計了學生調查模塊、音樂知識模塊、音樂創編模塊、音樂設計模塊、課外拓展模塊。通過期末筆答試卷,我發現學生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不扎實。
旋律的編創模塊方面,由于課時少,多數學生在節拍、節奏、音符方面不能按規律應用,似是而非,所以從試卷中反映出學生的“旋律思維”缺乏美的連續性、穩定性。在今年的教學中,教學方法上做了適當調整,從先解決學生的“節奏感”和“主音意識”方面進行了引導,用讀一讀、拍一拍等節奏的轉換練習、變化多端的組合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熟練掌握各類節奏,用“情景引導法”讓學生感受旋律主音的“穩定性”等。經過這一系列針對性的練習,我感到學生在旋律發展的編創技能上有了明顯提高,在這次筆試中效果明顯。
二、把平時考查和綜合復習結合起來,是促進學生構架音樂素養的手段
平時考查就是鞏固、積累、完善、補充音樂知識的常用方法,一星期的兩節音樂課, 讓學生掌握諸多音樂知識和一些技能,確實是比較困難的。這樣就給我們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生熟練掌握。比如,每節課的復習提問,我鼓勵學生回答問題要切題多說,每句話給五分或者十分,有的學生就在分數的“誘惑”下積極舉手,從多方面解釋所要回答的問題。除了知識復習,也對他們的害羞心理、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音樂思維的開闊性都有極大的促進和幫助。
教師要有計劃地將所學習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復習,給學生一點點壓力,讓他們不要放松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音樂素質的積累;并且通過筆試,用書寫的方式再加以復習,使一些音樂設計、音樂創作等方面的技能得到鞏固提高,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音樂結構、音樂語言,對克服自認為“高、深、難”的心理有極大幫助。尤其是七年級“旋律創作”這一模塊的考查,這是集音、節奏為一體的綜合練習。一般情況下,如果學生平時不通過動筆學習音樂,對音樂中的很多知識都不易熟練于心,很難寫出流暢完整的旋律。比如,有的學生心里有著優美的旋律,但不能準確進行節奏組合,不會正確用休止符,結果事與愿違。還有一位學生,鋼琴演奏有一定水平,但在筆試的旋律補充模塊上差強人意,為什么?主要是忽視了音樂思維的訓練。所以加強復習,完善筆試考查復習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多次課堂復習和筆試考查復習,我發現學生的重視程度、音樂素養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平時就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動手、動腦能力,是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基礎
隨著音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音樂課已從單一的唱歌型、知識能力型的模式向審美型、實踐型模式發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在比較中分析,在分析中認識和理解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
音樂教學是表現情感的教學,“班級演唱組合”單元和“少年好時光”的單元教學都屬于音樂實踐,學生既要動腦設計節目單、動手編排了還要組織表演。因此在活動時,教師要求學生始終將“美”貫穿在表演、演唱中。學生演唱組合在教師的指導和同學的鼓勵下,能大膽、自信地上臺演唱,師生同時以音色美、情緒美、表情美、形式美以及身體動作表演等的評議標準來衡量、打分,強調了美的表現,學生在這樣的音樂實踐中,逐步對比構建完善了美的標準、美的意念,也提高了審美標準。在這次的筆試考查中學生設計的“迎新年晚會節目單”上,在編排、內容、形式上,就比課堂內完成的好,也更具有操作性。
四、認真全面地考查,有助于鼓勵學生音樂個性的發展
學校的音樂學習大多是在集體中完成的,因此老師對每位學生的音樂能力不可能面面俱到,這樣就難免會忽視一些潛在的音樂人才。而全面的音樂考查,使他們的音樂個性展示在我們面前,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培養,讓他們在可能的情況下去發揮自己的才能。考查中,我經常發現個別學生音色優美,音準及節奏感好,演唱或演奏有一定技能,在考查上就多設一項表演項,給予其展示的機會并及時記載下來,并在今后的音樂課或藝術活動中逐個給機會加以培養,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聲樂、學習樂器、積極參加校管樂隊等。
考查是手段,目的是通過考查來全面了解學生、促進學生,檢查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的得失,從而不斷完善符合學情的教學方法,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為克服學生全面發展中的“木桶原理”“短板”而努力。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