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常態課教學,就是指在常規條件下以自然狀態授課。常態課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呈現,但是要符合最根本的課程教學目標。針對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常態課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常態課;素質教育
按照新的課程改革目標,對于初中學生要更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那么就要格外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導向的責任,因此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常態課是非常必要的。
一、常態課的界定
對于“常態課”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都是建立在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基礎上的,要求以平常的心態上好課。常態課要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展開,要求課前準備充分,課堂教學要組織有序,并且對于教學質量也具有較高要求。按照現有的資源條件,對于常態課的要求,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將個人的智慧以及才能融入課堂教學中,以使課堂內容更豐富,讓學生的思維更具有靈動性。
二、初中思想品德常態課教學問題分析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式,都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要求適應新課標要求,采取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教學理念。然而通過調查發現,當前國內初中課思想品德常態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泛化了,而且還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
1.課堂教學討論目的不明確,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常態課教學調研、聽課過程中,討論是較常見的教學形式,有些老師更是樂此不疲。比如,前一問題還未收尾、定性,后一個問題又接踵而來。“請同學們回過頭,四人一組,把這個問題討論討論。”這是教師最常說的話。然而,通過討論想達到怎樣的一個效果、目的,卻不甚明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設的問題如同接力棒,思想品德常態課教學就像接力賽一樣,學生只是疲于應付,卻難以感受其中的內涵。
2.常態課問題設置過于膚淺,缺乏價值
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論題的設置應當具有一定的討論價值。在實際課堂教學實踐中,并非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討論,什么問題都要討論,無疑是將討論形式化,即耽誤了時間,又沒有實際效益。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設置的問題又過于膚淺,學生一看便知道答案或者結果,根本起不到作用,甚至導致學生思維僵硬,起不到很好的鍛煉效果,以至于課堂教學“虛假繁榮”。
3.學生思維狹隘,缺乏教師的即時評價和引導
對于初中思想品德學科而言,教師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然而從實踐來看,學生動手以及動嘴的頻率確實非常高,動腦思考或者從不同視角思考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甚至出現了鉆牛角尖的現象。
三、上好常態課的有效途徑
1.課堂內容圍繞學生的切身實際展開
思想品德課教學對初中來講是比較抽象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雖然能領會到教師的教學意圖,但是呆板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理解教學內容的深刻含義。創設課堂情境,可以將抽象的思想品德課理論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展開教學,讓學生從切身體會中理解課堂內容的深刻含義,盡管是平淡無奇的對話,也會讓孩子感到親切,并從內心深處產生學習的渴望。以初中思想品德課(人教版)的“尊重和維護隱私權”為例,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否有翻看別人日記的習慣,然后將學生回答的內容加以延伸,就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路,深化課堂內容的理解。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改善原有的師生關系,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結合,將心理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課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可以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價值取向一致,將師生互動的正面效應發揮出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長期穩定。為了強化師生友好關系,教師可以通過關注學生的生活,并以此為題材適時地進行教育,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心理排斥感。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普遍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不大,主要的原因是教學內容過于抽象,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上好該門課程的常態課,就要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調動起來,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李春香.淺談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課[J].時代報告,2014(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