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適應社會良好的總稱”。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科學下的定義。從這一定義來看,它就要求我們應跳出過習慣的狹小的只把握健康水平局限在“生理學”的意義上,應用全面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健康這個問題。
在面向新時代的同時,我們國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決定強調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它為學校的健康教育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發展的教育,涉及思想道德、文化科學、身體心理健康、勞動技能等方面;它具有全體性、全面性和自主性的特征。而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它也是面向全體青少年的教育,也可以說是教育的平等。
誠然,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促進青少年學生的生長、發育,增進健康,抵御疾病,延長壽命以及認識自己、悅納自己、開發潛力、發展個性;培養其樂觀、進取、自信自律、開拓創新、不畏艱難、追求卓越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力,為自己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健康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明顯突出的,十分重要的。
一、健康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全面、高素質的人才,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現代化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奮力拼搏的精神和強健的體魄;還應具有充沛的精力,堅強的個性,寬闊的胸襟,適應社會時代發展變化良好的心理承受力。通過健康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掌握用腦衛生、懂得心理衛生,促進他們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形成,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完美打下基礎。
二、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發展的需要,是實現理想的需要
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生觀確定、人格完善的最關鍵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沒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明確的道德觀念,沒有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如果不加以積極引導,就會引起不良的心理反應,從而導致不同的心理障礙。
總之,我們必須加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修養,加強他們的科學教育,特別是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教育,糾正他們錯誤的性道德觀念,促進他們性文明的形成,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夠正確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挫折和困難,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是精神文明建設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目標和任務。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