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畢業就當了一名生物老師,怎樣上好生物課一直是我探索的問題。一轉眼十四年過去了,我漸漸積累了一些經驗,愿與同行們分享。
一、重視知識框架的呈現
我認為時常站在一定高度上去呈現知識框架,讓學生心中有數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學生剛接觸生物學知識時就可以告訴學生,初一我們會學習植物學和人體方面的知識,初二主要學習動物和微生物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有的放矢。有時給學生呈現一定階段的知識框架,還能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比如講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時,給學生呈現出將要學習的藻類、苔蘚、蕨類植物以及種子植物,學生會發現原來我們是按照從低等到高、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的規律在學習各種植物。
二、重視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令學生印象深刻。比如講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時,利用動畫形式演示出體循環和肺循環中血液的流動,學生一目了然,省了老師許多口舌不說,還把理解難度降低了。利用多媒體有時還可以適時大容量地呈現知識,比如講環境污染時,通過出示一些新聞報道和事實數據,學生自然體會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從而引起共鳴。
三、重視實驗教學
在生物教學中涉及很多實驗,做實驗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在驗證前人成果的過程中有所感悟,有所創新。有些成績差的學生本來對生物不感興趣,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慢慢產生了濃厚興趣,還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學生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所以在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例如,在講“細菌、真菌”這一節時,我提出了解細菌、真菌的結構特點后,我們在生活中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防止食品腐敗變質?除了把食物放在冰箱,你還有什么辦法等問題。還有講到病毒這一節時,在知道了病毒的傳播和繁殖特點后,你在生活中應該怎樣預防病毒的侵入等。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引導他們把學到的知識真正用到生活中。
五、重視知識前后的銜接
初中生物的學習看似分區分明,其實知識內部縱橫交錯。比如初一學植物學方面的知識時,講愛護植被時提到生態平衡,初二學動物學方面的知識時,隨意殺害某些動物造成動物滅絕同樣會打破生態平衡,給生物圈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講課時就要時時把前后知識銜接起來,貫穿為一個整體,讓學生形成一個整體認知。
總之,要想上好每一節課,需要注意的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在教學中時常思考,時常積累,時常總結,我會一直探索下去。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