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師認為,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最好上了,把學生往機房一帶就完事了。因為學生都愛玩電腦,只要到了機房,各玩各的,根本不用老師管理。但我想,對于一個責任心強的老師來說,是不會這么做的。我擔任農村信息教學工作九年,根據自身經驗,就如何上好農村初中的信息技術課,從“對課程的認識、方法的采取、內容的側重、能力的培養”四個方面談一下我的感想。
一、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農村學校一般把計算機設備看成非常重要的財產,生怕學生損壞機房設備,所以要求信息老師“嚴格”管理學生。比如在機房內不能走動、不能講話、不得安裝或刪除程序、不得修改文件屬性等等。我認為這樣的規定有些牽強附會。因為多數農村學生平時根本沒有接觸計算機的機會,本來就沒有任何技能基礎,在這樣的要求下,唯恐弄壞電腦,所以不敢動手,更不要說大膽操作了。只能是老師教一步,他們操作一步,壓抑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農村學生來說,我認為只要不是硬件上的刻意損壞,應該多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軟件上的任何破壞只需管理員安裝一個系統還原軟件就可以輕松應對。
二、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上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指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活動任務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使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指導學生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完成教學任務。我個人認為每節課設置兩到三個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完成是目前信息教學活動中最有效的一種方法。
2.小組教學法
在充分了解學生不同層次的信息技術水平后,合理分組,以優帶差。一般情況下我以每四人為一小組,每三小組為一大組,指定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大組長及小組長。機房排位時考慮就近原則。這樣對于每一個任務而言,可以由大組長指導小組長,小組長指導組員,合作完成。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保證了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
三、注重課程內容的側重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由施伯樂老師主編的教材。它是面向全省使用的。對于農村初中來說,我們在學習內容上應該有所側重。
1.少講理論
如工作原理結構圖等,學生不喜歡聽,講的越多越沒有好處。
2.擴展知識面
比如操作系統,教材編排有DOC、WINDOWS、Linux等,我們在實際上課還可擴展IOS(蘋果)、Android(安卓)、Symbian(塞班)、Windows Mobile(微軟)等新生事物,學生喜聞樂見、興趣大增。
3.從生活入手
比如文件夾、資源管理器等的學習,可以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感受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學習理念。
四、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事實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真的超乎我們的想象。像現在的Iphone、IPad等智能電子設備,多數孩子應用起來要比成人利索的多。他們是怎么會的?這完全是自主學習的結果。因此我們應該注重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網絡環境下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在學習申請電子郵箱的時候,我給的任務是申請一個郵箱,并給我發一封郵件,內容可以是告訴我幾句知心話或一張賀卡等。他們做得非常漂亮,并“偷偷”嘗試了附件發送、多方發送等延伸知識的操作。另外,教育學生在網絡面前要有健康的心態,自覺抑制不良誘惑,不沉迷于網絡游戲,學會綠色上網、健康上網。
總之,要想上好農村初中信息課,只要我們能夠堅持做到提高認識、認真備課、精心組織、適度延伸,我相信成功就在眼前!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