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普及,大部分教師都在努力學習并實踐著課改的理念,更新觀念,變換教法,追求著改革和進步。然而在初中英語的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成為眾多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提高英語課堂有效性進行了思考,拋磚引玉。
一、更新觀念,轉變認識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轉變教學觀念是前提。首先,要樹立新的教材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在教學中應正確看待、整合、取舍和應用教材,“基于教材,但絕不局限于教材”;其次,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也是英語語言學習的主體,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一方面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分層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另一方面要加強指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習得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最后,要樹立新的語言實踐觀。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教學任務的本質就是語言實踐。因此,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之外,還要設置語言實踐情境,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
二、了解教材,把握思路
有些老師可能認為,我已經很深入地了解教材了,了解其中的細枝末節(jié)。他們在教學備課時,往往比較盲目,看見什么備什么,備一節(jié)教一節(jié),不能就一個單元、一個篇章進行整體備課,無法有效地進行教材內容的取舍,做到整體備課,致使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能否從熟悉的教材中走出來,宏觀把握教材。教師不僅要走進教材,了解教材,還應從教材中走出來,宏觀地把握教材,設計教學思路。
三、強化設計,優(yōu)化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重點在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目的能否實現,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的設計。教學設計有助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和學習興趣,將語言知識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主動吸收教師所教的知識;另一方面,語言的教學要注意輸出和輸入的交替循環(huán)性,要考慮材料的難易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要注意教學中學生的再次閱讀,要求學生在每一次閱讀完成之后,都要完成不同層次的聽寫任務。
參考文獻:
黃靜,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