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求獲得科學知識和不斷探索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現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體會。
關鍵詞:設置懸念;成功體驗;直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不是被動地等待學習,而是自覺、主動地追求知識。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那么,在數學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設置懸念
“懸念”是指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等心理特征,創設具有科學性、新穎別致,足以引起學生各種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通過設置懸念,學生產生一種迫切想弄明白的心理,在這種迫不及待想知道其原因的狀態下,引導學生疑惑,使學生在懸念的驅使下,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設置懸念,要注意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盡量選取與學生生活接近且是學生似懂非懂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既要多了解學生,平時又要多積累生活經驗,巧設機關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如在教學“黃金分割”時,讓學生查找資料弄清什么是“黃金分割”;0.618的奧妙在于:凡是符合這種比例分割的物體和對象,都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和美學特征,因此,人們把0.618稱為黃金分割率。比較“黃金分割”與普通圖形給人視覺上的差異,甚至可以選擇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讓學生用“黃金分割”來解釋畫面帶給人的美感。給學生列出如下一些情況:寫字時如果握在標桿長度的0.618處,就會省勁書寫速度快又能使字體優美;教室中的一些矩形物體,其短邊與長邊之比是0.618時,看上去整齊悅目,給人以美感;當室內溫度在23℃時,與人體溫之比接近0.618,身體感覺最舒適,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演講時演講者所站的最佳位置,應在講臺寬度的0.618處,這時可以充分發揮顯示其表情,最好地發揮聲音效果……這時學生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奧妙,這就使學生對所要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處于急于探索問題的激情中。
二、成功體驗
成功是興趣的源泉。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要引導學生集中所有的經驗和智慧,積極攻破難點,一旦攻破學生就會異常興奮,這時引導學生把興奮上升為體驗,成功的體驗將是興趣的源泉。在教學中,每個學生都要親自動腦、動手、觀察、分析、解答,參與到每個教學的全過程中,對學生的活動適時地贊揚和鼓勵,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成功中獲得自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設計課堂教學提問和動手操作時,注意設計問題的臺階,難易不同的問題分層次提問,激發學生的提問意識,使他們進行分組討論,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能拾級而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激勵學生經過自己艱苦探索,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獲得更多的成功。對那些基礎不好的學生要特別留意,注意他們的表情和心理活動,激勵他們進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三、直觀教學
利用直觀教學,啟迪興趣。數學是研究數與形的科學。數是抽象的,而形是具體、直觀、生動的。具體、直觀、生動最能引起感官的感知,所以適當地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如利用大屏幕演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景象及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演示函數圖象的平移等,這樣把靜態的幾何圖形通過多媒體技術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增強了效果,從而引發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和學習的興趣。又如學習“全等圖形”時,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學生思考回答后再進行。最后讓學生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直觀教學,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四、學以致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反過來又應用于生活實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用二次函數的性質解決最大面積、最大利潤等問題,利用抽樣的方法解決糧食產量的估算問題,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知識估算河流的寬度、金字塔的高度等。學生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在教學上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獲得學習的機會,從而樂于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探索中創新。
參考文獻:
[1]劉文雍.教師基本功對教學的影響[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
[2]陳旭遠.中小學教師視野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
作者簡介:王圖雅,女,出生年月:1973年10月,學歷:大學本科,就職學校: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第五中學,研究方向:目標導學四步教學法。
編輯 孫玲娟
教學;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