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從小學到初中背誦了大量的古詩文,課外又積累了一定量的名言佳句,但利用率卻很低,大多數同學僅僅用之于考試中的識記填空,讓人甚感可惜。學生如果在作文中妙用古詩文,就會扮靚作文,讓作文增輝。
為了充分利用這一存儲資源,首先要做好寫前準備。接一定標準分類,整理積累的古詩文材料,反復誦讀,感悟詩文表達的意思,為引用做準備。
接下來就是把積累的古詩文名句運用到作文中去,這些材料在作文中的使用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直接引用
就是在寫作中,圍繞某個中心意思,調動知識儲備,直接提取相關聯的名言佳句,服務作文。直接引用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單獨引用詩文,有的引用加上作者和詩文的意境或引用者的感悟。如:“生命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生命就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這段文字采用的就是名言加感悟的形式,文段的主題集中,全文通過引用詩文名句,揭示了作者對生命的認識理解。句式整齊,應用排比修辭,富有氣勢。
二、化用
作者根據自我的認識感悟,把積累的文句進行加工改造,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如:“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就是鸚鵡州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這段文字化用了杜甫《絕句》、劉禹錫《酬樂天揚初逢席上見贈》、崔顥《黃鶴樓》、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名句,藝術性地表達了作者心目中的樂觀。語言形象,語意含蓄,耐人尋味,富有文采。
三、仿寫
作者借用古詩文的形式來表情達意,往往具有生動風趣,引人深思的特點。
如:“某班開學時,師生團結,班紀嚴明,成績優異,后來放松了要求,這個班亂七八糟。一學生仿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寫詩一首貼于此班教室門上,‘去年今日此班中,老師學生同用功。老師不知何處去,學生日日醉春風。’”本詩模仿崔護《題都城南莊》的格式,通過今昔對比,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受,幽默詼諧,語含諷刺,妙趣橫生,令人深思。
古詩文在作文中的運用,不僅僅是這些形式。以上是學生作文中典型的例子,易學易用。讓學生學會運用,這就需要教師注意引導,加強訓練,學生才能牢固掌握,進而靈活運用。希望學生深入開發古詩文的寫作功能,撿拾起這一串串沉睡在腦海里的珠貝,扮靚作文,讓作文增輝。
參考文獻:
[1]馮金英.借古詩文妙筆生花.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5).
[2]雷寧.詩歌教學的幾點體會.文學教育,2008(2).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