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龍騰建工有限公司 新疆五家渠 831300
摘要:現階段,社會的發展促使建筑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建筑行業為了使自身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就必須對建筑工程的質量加以控制。后澆帶技術是建筑施工的關鍵技術,也是促使建筑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對建筑工程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后澆帶技術設計原則和作用、后澆帶技術要點以及具體施工工藝等問題作了詳細的分析和系統的闡述。
關鍵詞:建筑施工;后澆帶;技術要點;運用
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技術的運用對施工質量控制極為重要。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結構可能會由于溫度變化或是收縮不均勻造成有害裂縫的產生,后澆帶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減少有害裂縫的產生,確保施工的質量。按照施工設計的相關要求,在建筑的梁、基礎底板墻等部位設置一定的施工縫,把建筑結構分為幾個部分,構件經過內部收縮,并在一定時間內將施工縫混凝土澆搗,把建筑結構連成統一的整體,確保建筑結構的整體穩定性[1]。
一、后澆帶技術設計原則和作用
(一)后澆帶技術設計原則
釋放應力是后澆帶施工的主要原則。在進行工程設計時,需考慮地基的重力作用,重力會使地基下沉,因此,進行后澆帶施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進行設計施工時,需對整個建筑的結構以及強度進行具體計算和核對,確保正確的建筑內部應力能夠在建筑施工中發揮作用。根據地基沉降情況,確定后澆帶施工的時間。
(二)后澆帶施工作用
建筑建造中后澆帶技術的運用,能夠減少混凝土結構受溫度影響產生的裂縫,能夠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穩定性能。建筑中用到的后澆帶技術一般有三種:第一種是沉降帶。建筑施工中,可以用后澆帶將裙房與高層建筑中差異明顯的建筑結構分離開來,在建筑主體結構施工結束并且具有一定沉降量之后,再對建筑另一部分澆筑施工。第二種是溫度帶。后澆溫度帶能夠增強混凝土的自由伸縮度,能夠有效減少混凝土溫度差異變化造成的裂縫。第三種是收縮帶。收縮帶的使用能夠減少由于混凝土收縮對建筑結構造成的不利影響[2]。
二、后澆帶技術要點
(一)澆筑時間的控制
一般的,混凝土結構的收縮在六十天之內即可完成,對于較高的建筑和裙房來說,需對其沉降問題進行考慮,在沉降完全結束后,才能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一般情況下,高層建筑和裙房是同時進行的。
(二)澆筑材料
在澆筑施工前,須將預留的縫隙進行徹底清理,保持混凝土結構濕潤,并將多余的積水排出。對于澆筑材料的選擇,須是摻加了膨脹劑的水泥,因為這種水泥可以使混凝土結構幾乎不進行收縮。再者,施工前,在施工混凝土中合理加入減水劑,并對混凝土進行嚴格的調配,攪拌之后用于施工,以確保后澆帶混凝土的強度能夠明顯強于與其連接部分的強度。
(三)澆筑施工前的準備
澆筑施工前,首先需要按照施工的設計圖紙對模板進行預設。一般的,用鋼絲網模板作為澆筑預設模板,鋼絲網應進行合理均勻的組合,確保材料和大小能夠統一,以防參差不齊問題的出現,確保模板的穩定性和強度,并在施工前對預設模板進行應用試驗。在進行建筑施工時,應對連接的寬度進行確定,以更好的讓梁承受更大的壓力。
(四)混凝土澆筑施工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注意三個關鍵點:一是嚴格按照施工設計圖進行澆筑施工;二是澆筑前,對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澆筑方式進行確定,在進行建筑水平澆筑時,應對模板變形問題加以注意;在進行建筑垂直澆筑時,應將澆筑材料充分填滿后澆帶,使縫隙能夠進行完全縫合;三是,混凝土澆筑過程或是振搗過程,應嚴格控制澆筑的厚度和振搗設備與鋼絲網模板之間的距離,充分保證混凝土結構的整體密實度。
(五)垂直澆筑處理
在進行混凝土垂直澆筑后一段時間內,當混凝土出現凝結時,用水壓對混凝土進行沖刷,直至骨料出現,并將模板進行沖洗,在施工圖紙上對沖刷的時間進行確切的標示,并對混凝土初凝進行定期檢查。
(六)建筑溫度控制
在施工中,為了使新完成的后澆帶與以前完成的后澆帶進行良好的結合,就需要合理選擇澆筑的溫度,根據建筑澆筑的相關標準及施工經驗確定當溫度在十攝氏度時,混凝土收縮膨脹程度最佳。合理時間和合適溫度有利于新舊后澆帶的結合。
(七)澆筑后處理
后澆帶澆筑完成后,要對后澆帶裂縫間的積水和雜物進行定期清理,一般通過在縫隙內壁涂抹防水材料或是在后澆帶縫隙兩端放擋水磚的方式來保護后澆帶,或在后澆帶縫隙上加蓋木板來設置隔離帶,達到保護目的。
三、施工工藝
(一)支設模板
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是時,應按照施工的具體要求進行支設模板,先根據施工方塊圖進行混凝土澆筑層面的劃分,在此基礎上支設模板。嚴格按照有關施工的設計方案對后澆帶進行施工,施工中,不能隨意更改施工設計方案,若確實需要更改,需要征求施工設計方的同意并商討合理之后才可更改。
(二)澆筑垂直施工縫
在進行豎直施工縫澆筑之前,需先將混凝土進行攪拌,用手指按壓攪拌后的混凝土,若沒有手印留下,則證明混凝土已達到其初凝狀態。在混凝土達到其初凝狀態時利用水壓進行沖洗,清理混凝土表面的浮漿和碎片,裸露出混凝土的骨料,用鋼絲網將混凝土骨料上的雜物清除掉。在這些操作完成后,使用模板垂直澆筑施工縫,然后根據實際的施工情況對模板進行拆除,再利用人工鑿毛的施工方式對縫面進行處理。
(三)地下室頂板、底板后澆帶施工技術及施工保護
目前,我國建筑澆筑施工時間是對現場混凝土的收縮情況進行判斷來確定的。在進行澆筑混凝土后澆帶時,先對混凝土結構進行沖洗,確保施工縫保持濕潤的一種狀態,并在施工時,將混凝土表面溢遺留的積水處理干凈,然后再進行水泥砂漿的鋪設。混凝土后澆帶材料的選擇是工程施工質量的決定性條件,應選擇無收縮的混凝土,對其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并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混凝土建筑施工。在建筑兩端或是與墻相連的地方進行后澆帶施工時,需要臨時設立不低于底板高度的防水墻,并在墻體側面涂抹防水砂漿以防止底板積水對后澆帶施工的質量造成影響。用防水砂漿在墻兩側約五十厘米的區域修筑一個五厘米寬、七厘米高的擋水帶,在后澆帶施工結束后用模板或鐵皮進行封頂,并定期對臨時防水帶和欄桿進行維護,以免維護不當,積水是對鋼筋產生污染。此外,對施工現場鋼筋進行封頂,防止雜物掉落到施工后澆帶中,造成施工質量問題[3]。
結語:
在建筑工程中,后澆帶施工能夠保證結構的連接,能夠有效防止有害裂縫的產生。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應被受到廣泛重視。保證模板的穩定、牢固,鋼筋的清潔、干凈以及混凝土施工的密實性是確保后澆帶施工質量,減少有害裂縫產生的關鍵。再者,合理確定澆筑時間,合理選擇澆筑材料,控制施工溫度,對后澆帶施工進行嚴格的檢查和監督等也能夠有效的減少裂縫問題的產生,確保后澆帶施工的質量,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的總體施工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銘亮.淺議建筑施工后澆帶技術的運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27:233.
[2]王海波.后澆帶技術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創業家,2012,22:40.
[3]顧春鋒,王偉偉.建筑施工后澆帶的功能作用及施工技術探討[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5: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