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信息化管理辦公室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信息化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在教學中融合信息化技術,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本文主要從目前我國學校的信息化現狀、信息化的作用以及應對措施等方面展開討論。
1、概述
信息化技術主要是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把文本、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融合的媒體信息,通過計算機進行數字化采集、獲取、編輯、壓縮、存儲等加工處理,再以單獨或者合成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一體化信息技術。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化技術已經應用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是當前信息化發展的關鍵。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也給教育帶來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信息化教學有著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和特點,是現代教學改革和未來教學發展的方向,在已有的教學方式上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成為改善課堂環境的一個優化選擇,它能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讓教學課堂生動活潑,從而將那些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形象有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信息化教學的目的和優勢
信息化教學就是指在教學中全方位地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信息技術、資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的木器就是通過實現教學過程中的直觀性、形象性、具體性和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教師的角色也從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信息化教學就是指在教學中全方位地運用各種信息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信息技術、資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2.1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是按照教學大綱,單純的說教,這樣只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日益衰減,而信息技術則是利用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的方式形象直觀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情景,激起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和藝術魅力,而借助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2.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信息化教學系統的應用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同時,教師可通過學校網站創建資源庫和論壇,指導學生參加遠程教學等形式,創建網絡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推動自主性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和教學方式,實施自主學習,建構個性化的知識體系,得出自己的觀點見解,從而使學生切切實實的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這種條件下獲取和處理信息,效率明顯提高,加快了學習進程,提高了學習效率。
2.3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利用信息化技術學習,學生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動手操作,其所營造的動靜結合、聲情融匯的教學環境,極大地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同時,多媒體教學還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開闊學生的眼界,給學生的視覺、聽覺等都帶來一種全新的感受,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4可開展交互式教學,優化教學過程
借助其信息化教學交互性強、反饋及時的優勢,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與機器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方便實施觀察、實驗、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另外,信息化教學具有輸入、輸出手段多樣化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圖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引導學生開展交互式學習,讓學生操作,教師只是進行引導。同時,教師可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并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
3、學校信息化發展現狀
目前,各大高校雖然在信息化建設上都開展了一些工作,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信息化水平偏低,資金不足,不能夠很好的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如何改變落后現狀,是當前應該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3.1信息化觀念落后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各大高校在信息化基礎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特別是缺乏必要的資源環境和政策扶持,信息化程度都相對比較落后。很多學校不重視信息化建設,對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信息化建設需要花費大量資金,搞不搞無所謂,只要把教學質量搞好就可以了。因此,忽略了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使得信息化在建設過程中缺乏統一的規劃或者同意的技術標準,信息化成果彼此獨立,不能形成高度統一的教育教學平臺,難以發揮信息化成果的實際作用。
3.2信息化教學環境資源缺乏
由于資金原因,不少學校在硬件設備和軟件建設上投入不足,校園網絡也尚未普及。許多學校使用的實驗教學軟件系統功能單一,擴展性弱。嚴重影響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發展。
3.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效果不理想
就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已經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這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還有很大的差距。許多學校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認識不清,認為在課堂上應用計算機技術或網絡技術教學就是課程整合。
3.4缺乏信息化人才
目前,很多高校不僅信息化配套設施建設相對落后,還缺少教育信息化技術人才,教師信息化水平不高,這就會導致已有的信息化設施利用率不高,學校的信息化成果缺乏相應的人才進行有效的管理,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及管理達不到預期效益。
4、加快學校信息化發展的應對措施
4.1提高對信息化的認識,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
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緊迫性,加大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參與各學校信息化建設,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建立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機制。一是要堅持政府投入為主,統籌安排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設備配置經費;二是要不斷拓寬經費籌措渠道,吸引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三是要以市場運作方式推進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走良性發展的道路。
4.2加強信息化技術培訓,提升信息化管理素養
提升學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增強責任心,明確信息化技術服務人員崗位,引進信息技術專門人才,提高信息化技術服務人員的待遇。同時,加強校本科研培訓,請專家來校進行專題講座培訓或組織學校相關成員到兄弟學校考察學習,并定期召開培訓會和研討會,提高教師的認識水平和研究水平,為信息化建設項目課題的順利完成奠定基礎。
4.3構建信息化技術與教學課程的有效整合模式
課程整合主要是指在課程學習中有機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的完成課程目標。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構建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整合的新模式,要運用系統理論和方法,從“教什么”入手,對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和學生進行分析,然后從“怎么教”入手,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選用恰當的信息化技術,具體、直觀地表達教學過程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4.4加強信息化管理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各級領導對學校信息化的重視,加強各級學校信息化的建設和管理。積極制定各項措施推動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制定嚴格的標準來統一規范教育信息化行為,實現各大高校信息化技術又好又快發展。
總結:
信息技術在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在極大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推進了我國學校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但是要想利用好信息化教學,還得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只有教師與信息化技術的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讓信息化在教學中越來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際平.系統論與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推進[J] 中國電化教育,2009(3).
[2] 陳立華.學校信息化管理的幾點思考[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8).
[3] 趙志強.論信息化技術對教學模式的影響[J].教育探索,2006(6).
作者簡介:
田菊,女,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電信學院,現就職于天津財經大學信息化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