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學院 管理學院 陜西咸陽 712082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包括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政治意識形態、人民群眾的政治價值取向、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政治心理等三部分內容。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建設,具有很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眾文化,以政風帶動社風,以社風促進政風,進而實現整個民族國家的“民主、法治、公正、誠信”等方面的政治文化建設目標。
關鍵詞:政治文化;核心價值觀;政治與社會互動
政治文化概念首先是由美國政治學家阿爾蒙德提出的。1956年,他在《政治學雜志》上發表了《比較政治體系》 一文,把“政治文化”界定為某一個民族和社會對于某一政治系統以及各種政治問題的態度、信仰、感情、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并提出了每一國家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政治文化的學術觀點。[1]所謂公民政治文化是指一國人民對政治體系、政治活動過程以及自身在政治體系和政治活動中所處地位和所起作用的態度和行為傾向的總和。[2]
我們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12對可喜的詞匯里面包含著重要的政治價值取向即政治文化的內容。
對于中國特色的政治文化建設本文從中擇取“民主、法治、公正、誠信”這四點價值取向進行探討,以期從政治與社會互動的角度研究能有所收獲。
一、民主建設
社會主義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社會主義要建設比資本主義更加廣泛、更高水平的民主,社會主義制度從根本上保證了中國的民主不受資本的操縱,不是西方式的“金錢民主”,不是資本家的特權,而是最廣大人民的民主,是十幾億中華各族公民的民主。在中國,享有民主權利的人民范圍包括一切不被法律剝奪政治權利的人。
中國的民主化建設有兩條共識性的路徑,一是以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二是廣泛發展基層民主。
(一)黨內民主不僅關系到黨的領導水平與執政能力,而且關系到人民民主的實踐和發展。要通過加強黨內民主制度建設,使黨內民主意識普遍增強、黨內民主制度不斷健全、黨的創新活力充分發揮,同時推動和發展人民民主。
(二)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發展基層民主,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徑。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我國正把它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點推進的基礎性工程。
因此,一方面黨和政府要加強民主制度建設,豐富民主形式,擴寬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另一方面要通過人民積極有序的政治參與,共同推動我國的民主化進程。
二、法治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黨和政府要樹立守法的榜樣。首先是依法治黨,黨的行為要符合憲法、法律的要求,黨的意志必須通過國家法定程序才能上升為法律,黨必須遵照法定程序來向各級國家機關推薦人才。
其次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公共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再次是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最后,則是在此基礎上,以政風帶動社風,增強全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完善法制,養成法治的習慣,形成全社會懂法、守法的良好局面。
三、公正建設
公平乃社會建設之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政府應該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重點領域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全社會的公平正義。一要一視同仁,二要更加有利于弱勢群體的利益。市場經濟是一種“生人社會”,講究平等交換,這對傳統農業社會形態下的“熟人社會”是一種很大的沖擊。因此應該打破狹小的“血緣關系”的界限,更大程度地促進社會公正。
四、誠信建設
誠信建設要注重宣傳教育。在國家公務員中要開展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廉潔自律、提高辦事效率、改善服務態度等方面的教育,促進政府機關實行政務公開、規范辦事程序、提高公信力、取信于社會,做誠信的表率。
要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通過制訂行規行約,提高行業自律水平,加強企業的誠信宣傳和信用知識培訓。各類中介機構要根據各自行業特點制定誠信標準和行為規范,把職業道德作為崗前培訓的必修課,使從業人員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道德規范,培養敬業精神。
要創新宣傳教育的形式,提高誠信宣傳的科技含量,擴大傳播范圍。要通過文藝作品、舞臺藝術、展覽演示、網站宣傳、電影電視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使誠信宣傳教育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更富有親和力、吸引力、滲透力。
要對失信行為特別是搞商業賄賂的市場主體及時予以曝光,使失信者名譽掃地,直至為市場所淘汰。
因此,政府首先要加強自身建設,正人先正己,做誠信的標桿,以此帶動全社會的誠信建設。
作為一個政治人,首先是一個社會人,政治工作者處于特定的社會大環境中,必然要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同樣的,對于我國這樣一個重視“政治”的國家,如果能夠下大力氣加強黨和政府自身建設,必然也會對社會風氣形成很好的示范效應。本文只是擇取了“民主、法治、公正、誠信”這四點筆者認為很重要的政治價值取向,以此來探究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建設路徑。總體說來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眾文化,以政風帶動社風,以社風促進政風,實現整個民族國家的民主、法治、公正、誠信。
參考文獻:
[1]王惠巖.政治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9.
[2]陳義平.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J].政治學研究,2008(4).
[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