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號碼:13018419850515571x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房屋建筑質量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近年來,復合地基得到廣泛運用,復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層承載力,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以解決高層建筑主體和裙房之間差異沉降問題。房屋建設應該首先保證質量,其次提高外觀審美,而房屋建設的質量要有保證,首先要加大對于地基的建設,總體的提高房屋的地基建設水平,本文針對這些方面進行了分析闡述。
關鍵詞: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引言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能夠使房屋建筑的應用功能得到充分滿足,就需要以地基基礎施工的可靠、以及穩固為前提,因此,加強對地基處理技術的重視程度,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建筑物的安危,特別是在我國經常發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地區對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建設提出了更高標準。比如1173年開始修建的意大利比薩斜塔,是舉世矚目的建筑物。我國的土地范圍大,地質差異性也比較明顯,有些地區經常受到凍土、滑坡以及鹽堿地的侵襲,要在這些地區修建房屋就應該加強建設水平,如果不做好相關的地基基礎性工作,可能會致使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因為整個建筑物的所有重量都是依靠地基承受荷載,它的質量決定著上部建筑的結構性能,如果處理不當,將會釀成重大工程事故。
2.確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合理性
2.1重視工程勘查的準確性
工程勘察報告要全面反映房屋建筑場地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預防地基與基礎的工程事故發生,首先對場地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全面正確的了解,要做到這一點關鍵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據建筑物場地的特點,建筑物情況合理確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務,勘查工作是設計的重要前提,決不能忽視而不做,也不能隨便做而不考慮是否適用。特別是對復雜的、軟弱的地基,更應慎重對待。
此外,在勘查時要重視對鉆孔深度的選擇。由于鉆孔深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如果不符合設計上對壓縮厚度的需要,或者達不到樁所坐落的土層時,那就不可能正確計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樁的正確承載力,也就達不到基礎設計要求。因此必須按設計要求確定合適鉆孔深度。如果由于勘查量不足,鉆孔和探坑布點少,再加上鉆孔深度不夠,以致不能表達出土的不均勻性和層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的翹曲和彎折而出現裂縫,造成危害和浪費。
2.2提高結構設計的合理性
地基基礎的設計應當根據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結構型式和工地的土質條件,并結合現場具體情況,在適用與經濟的前提下,要保證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結構在正常使用過程中不發生裂縫或損壞。
設計人員應慎重對待工程勘查報告提供的地基承載力建議值,嚴格計算基礎的實際土壓力,若對勘查告的建議值有懷疑,可以再做載荷試驗驗證。施工人員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時,應復核設計地基承載力的合理性。一旦發生地基產生較大的沉降或傾斜,必須立即停工,會同勘查、設計和使用單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發生災難性破壞。
3.房屋建筑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
3.1換填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對于土體質地較軟、無法承載建筑實體結構的施工地基,可采取換填地基處理施工技術進行處理。此種處理技術,主要是將施工地基中的軟弱土體挖除一定部分,然而在作業面上回填壓縮性較好、強度較大、不含有腐蝕性成分的灰土、礦渣、粗砂、卵石等材料,最后進行夯實處理,以此代替不良地基土體,形成穩固、符合施工標準的持力層,保證房屋建筑實體結構的施工安全、質量安全。目前,我國的換填地基處理技術主要根據回填材料的不同而分類。
3.2注漿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目前,我國房屋建筑工程項目進行地基處理所采用的注漿施工技術,可大致將其分為硅化注漿地基處理技術、水泥注漿地基處理技術兩種。顧名思義,水泥注漿處理技術,其主要是利用壓漿泵與灌漿管,將經過仔細調配的水泥,均勻的注入不良地基的土體中,通過直接的填充、滲入、擠密等方法,加大巖石、土顆粒間的密實程度,排出水分、氣體,填充孔隙部位。待注漿材料硬化后,將于原有土體結合形成一個整體,以此提高施工地基的抗滲性、穩定性,降低土體的壓縮性,從而實現施工地基的處理、加固,為項目的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硅化注漿處理技術,其主要是采用以硅酸鈉為主劑的混合溶液,通過注漿施工,將其注入不良地基的土體底部,待注漿材料固結后,形成高強度、防滲透的結石體,由此提高施工地基的強度。
3.3旋噴注漿樁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工程施工不良地基的處理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旋噴注漿樁是一種新型的地基處理施工技術,對于軟土地基的處理效果十分顯著,其加固、防水、堵水性能較強,施工工藝簡便,從而逐漸得到推廣與應用。在實際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對于不良地基的處理,由于施工工藝簡單,采用此種技術進行處理則無需配備專用設備,僅需要進行少量的采購、加工即可配套,大幅降低了施工地基的處理費用。在進行地基的處理時,應綜合考慮項目施工的具體需要與施工地基的土體情況,選取最佳的作業深度,事先進行下鉆、開孔,采用帶有特別噴咀的注漿管,將其置入地基土體的內部或插入鉆孔底部,以快速提升、緩慢旋轉的方式注入高壓漿液,利用長時間持續旋轉、升高的高壓、高速噴射流,沖擊、破壞原有地基土體,使其碎塊與漿液混合形成樁體,以此提高地基的強度與防滲能力。
3.4擠密樁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根據施工材料的不同,可將擠密樁地基處理施工技術具體分為:夯實水泥土復合地基、砂石樁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地基等。以灰土擠密樁為例,其主要是采用質量較大的重錘,通過施工機械的擊打,將鋼管置入不良地基的土體中,側向擠密成孔,待拔出鋼管后,采用灰土材料,回填至樁孔中,最后進行夯實處理,從而與周邊土體形成一個復合地基,以此提高強度、承載能力。此外,砂石樁地基處理施工技術,主要分為砂樁、碎石樁,其主要是針對土體較弱的施工地基,利用高壓水的沖刷或采用震動、沖擊等方法開設孔洞,采用砂或砂石進行回填,從而形成密實樁體,提高地基的強度,此種處理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較為常用,對于雜填土、擠密松散砂土、素填土等施工地基的處理效果較好。
3.5夯實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目前,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較為常用的夯實地基處理方法主要分為強夯、重錘兩種技術。對于地下水位超出0.8米,飽和度在60以下的濕陷性黃土、稍濕的砂土與粘性土等不良地基的處理,可采用強夯處理施工技術,其主要是采用大型起重機械,根據項目的具體需要與地基土的特點,將夯錘提升至一定高度,通過反復的自由下落,不斷夯擊土體表面,以此密實不良地基的外表層,起到加固的效果。強夯地基處理施工技術,是目前我國深層地基處理技術中最為常用、經濟的一種方法,其主要是利用大型起重機械,將噸位較大的夯錘提拉至6m到30m左右的高度,通過自由下落的方式,直接沖擊地基土體,在高強度的沖擊波、沖擊應力的作用下,壓縮土體中的間隙,使地基的局部土體出現液化,而作業面的周邊區域也將產生裂縫,可將其作為排水溝,去除土體內部的氣體、孔隙水,從而重新排列土料,以此提高施工地基的強度、承載能力。
4.結束語
房屋的建設施工是為了給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的,是本著利民的角度出發的,最終也要落實到實處,保證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產安全。因此做好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質量是保障人們日常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是必須重視的。
參考文獻:
[1]張國強;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處理施工技術的探討;《科技傳播》2011年第16期
[2]劉建設;張衛國;探討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