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廣東肇慶 5262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技術的有效運用尤為重要,尤其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只有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才能促進建筑工程質量進一步提升,減少施工成本、加快施工進度。現階段,人們對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運用特別關注,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以廣東省某房地產建筑項目為實例,簡要分析了建筑施工現狀并對如何優化建筑施工技術運用水平提出了意見及建議,希望能為同行業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高層建筑;施工技術
一、引言
建筑業是我國發展現代化社會的一大產業,施工技術是影響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對建筑施工技術的管理在時代發展下顯得愈來愈重要。做好建筑施工技術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一大要求,也是社會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尤其一些大城市規劃密度大,高層建筑比較多,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近幾年深受重視,良好的技術管理能促進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保證了對工程進度、工期以及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工作不僅僅關系著我國現代建筑工程的發展步伐,而且還關系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安全利益,對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有著不可忽略的意義。針對高層建筑施工技術運用的深入研究,在施工過程中規避一些存在的問題,可以有效促進城市在建筑方面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2.1 施工制度不完善,安全隱患頻現
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對施工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家也不斷規范高層建筑的施工,頒布一系列建筑施工規范,科學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并結合我國建筑施工的實際,編制符合我國的建筑工程施工規程,并科學引入建筑工程招投標制、施工監理和施工合同制,不斷規范和約束我國建筑施工的質量和安全;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由于建筑市場經濟激烈,一些施工單位為追求眼前的利益,置國家規范制度于不顧,鋌而走險,致使我國建筑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嚴重制約我國建筑行業和施工技術的發展。高層建筑施工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個參與單位必須密切配合,并統一管理,但這需要投入更大的施工成本,更加重施工單位的負擔,導致施工管理層對施工技術和安全規范的不遵守,施工工藝需要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支持,而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制度、技術和設施不完善,對施工技術和安全的監理不足,致使在高層建筑土建施工中出現諸多安全隱患和問題,直接影響建筑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質量,制約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
2.2 一味引進技術,未能更好利用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城鎮化的不斷發展,作為城市發展標志的高層建筑發展迅速,促使我國建筑行業,尤其是高層建筑的發展,高樓林立儼然已成為城市的標志。我國很多施工單位只顧著一味不斷引進國外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未能及時學習和掌握技術,眾多的施工技術缺乏行之有效的國家規范管理,很多單位只是借鑒施工技術,對先進的施工技術參數掌控不足,致使在實際施工中,對先進施工技術的適用性和施工工況與施工實際有出入,導致建筑施工整個周期的延遲,特別是有些單位一味追求高新技術,脫離企業實際,造成較大的安全和施工隱患,制約企業的整體發展。
2.3 缺乏安全意識,技術管理力度不夠
加強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強化安全技術管理的執行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安全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施工中及時排查、整改施工安全隱患,特別是從施工的設備、材料等施工硬件設施著手,特別是對先進施工技術、施工設備和施工工藝的大膽嘗試,開展高層土建施工的安全風險的評估和預防,并對施工中常用的設備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優化,確保及時有效的實現施工設備的用途,并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施工意識,并積極制定施工安全制度,確保高層建筑施工的安全,制定有針對性的環境危害和保護方案,并大力宣傳,讓群眾理解和接受,并做出承諾,確保周圍人民的正常生活。
三、進一步完善我國高層建筑施工技術應用分析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加之對外開放和入世,施工技術也逐漸與世界接軌,高層建筑施工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不斷涌現,極大促進我國建筑施工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施工技術的提升,雖然我國建筑行業發展迅速,但是新技術,尤其是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還不完善,較落后與發達國家,而對施工新技術的引入必須辯證思維,既要統觀我國建筑行業的實際和發展需要,又要大膽吸收國外先進的施工經驗和工藝技術,提升我國建筑行業在世界上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3.1建筑結構施工技術
高層建筑的設計模式打破了常規的結構模式,這要求實現高新技術的引用和優化組合,強化施工的技術力度,建筑結構空間設計上遵循“上小下大”的空間布局,上部設計剛度大的剪力墻,下部布置剛度小的框架柱。并在結構轉換的樓層設計轉換層。例如一棟15 層的高樓,地下一層,建筑高度65m,地下室為混凝土結構,其地基基礎的開挖應避免對周圍建筑的影響,施工難度較大,同時要求混凝土筒體垂直度誤差控制在10mm 以下,同時做好地下室預應力混凝土桁架施工,并做到實時監測;又如溫州市百里東路改建工程安置房1~11 號樓工程,總建筑面積158879m2,地下室一層17392m2和下面兩層為混凝土結構,三層為架空結構轉換層,上部為住宅轉換層為梁式轉換最大框支梁KZL- 01,斷面1100×1800,設計滿足建筑抗震要求,并采取一系列施工技術對高層建筑的結構進行強化:加大建筑筒體和落地墻的厚度、提高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并加強與區域建筑的連體,提高高層建筑的抗震能力。
3.2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
高層建筑土建施工具有施工規模較大、原材料用量大、參與單位較多、設計復雜等特點,特別是大量商品混凝土的供應和澆灌,一直是制約施工進度的關鍵環節。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是利用混凝土泵,通過專用管道將商品混凝土輸送至指定的澆筑位置,一次性完成混凝土的空間輸運和澆筑。泵送混凝土技術具有輸送量大、效率高、勞動強度較低、施工文明等特點。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混凝土具有可泵性、流動性和粘聚性,通過輸運設備不斷的攪動,確保混凝土不離析、不泌水,確保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摩擦力小;常選用性能穩定的硅酸鹽水泥。科學試驗混凝土不同配比的性能和強度,并結合施工實際,確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確保施工的強度和性能。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的大小和性能都有嚴格的要求,并適當摻加減水劑等外添加劑,確保混凝土的可泵性和粘聚性。
3.3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高層建筑對基礎施工的要求高,尤其是基礎地基的施工,要求施工整體性高,且一次連續澆筑完畢,這需要大量、連續的混凝土供應和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克服混凝土間斷施工易形成施工縫等問題,但是由于施工基礎體積較大,澆筑易產生大量的水化熱量,易產生混凝土內外溫差導致的溫度應力,易破壞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因此,在實際混凝土設計試驗中,應強化并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產生溫度變形應力的幅度,避免裂縫產生,并不斷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抗裂、防滲和抗侵蝕性能,優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建筑行業高速發展的今天,施工企業必須要在施工管理過程中不斷的引進、學習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以及新的管理理念,從建筑工程的每一個細節抓起,落實生產責任制,加強工程施工監督和安全防范,不斷完善我國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和施工質量控制,這樣才會增強我國建筑行業的競爭力。做好高層建筑施工技術運用是建筑行業的重要生產目標,也是社會現代化發展對建筑行業的一大要求,對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閆偉東.高層建筑施工管理方法[J].科技資訊.2011(09)
[2]吳輝賓,王家健.高層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才智.2011(11)
[3]邵大為,趙洋.淺談高層建筑施工管理方法及控制的一些要點[J].科技信息.2011(05)
[4]席慶文.淺談高層建筑施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