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迎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縣 652600
摘要:為緩解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十八大報告將生態建設納入國家基本建設之中,初步確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建設五位一體的建設總目標。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環境問題將成為橫亙在我國經濟發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礙。環境監測作為保護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其地位與作用不言而喻,而質量管理體系作為環境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證監測數據準確性方面意義重大。本文從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著手,重點分析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途徑。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途徑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作為環境監測的重要一環,在保證監測數據準確性、可靠性以及精密性方面意義重大。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環境監測的內容與任務也愈來愈重,對環境監測的要求也愈來愈高,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對于監測數據影響不小。因此,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完善,是當前一項重大課題。
一、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重大意義
國家在發展經濟實力方面,一貫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但這種發展以重工業突進為主,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最終導致生態圈嚴重失衡,環境污染嚴重,人居環境嚴重破壞。因此,保護環境,拯救賴以生存的生態家園已成為當前發展的重中之重,作為環境保護的參考以及數據支持,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作用不言而喻。為此,必須要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完善,為保護環境的策略實施提供準確無誤的數據支持,以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為緩解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我國在環境質量監測方面出臺了許多詳細的規范制度,尤其是在管理機構、職責范圍、管理內容、人員規定等方面相繼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管理辦法。但是,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我國的質量監管體系還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我國部分環境保護部門對環境監測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環境監測的認識不夠深刻、全面,因此,在環境監測工作方面總是添加無謂的政治干預,導致環境監測工作困難重重。除此之外,在監測數據方面,有些部門甚至會私自更改數據,嚴重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不利于數據對環境的反饋作用的發揮。
2.人員素質過低
我國的環境質量監測發展時間較短,因而專業的管理人員非常少,能夠深入研究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專業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另外,崗位人員調動頻繁,且又缺少專業、系統的培訓,導致國內絕大多數的質量管理人員在管理經驗、技術能力、專業素質方面難以達到工作要求。
3.缺乏質量控制手段
隨著國家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科學技術的長足發展,環境監測技術也得到明顯提高,但是,環境監測的標準、監測的技術規范以及監測方法、質量控制技術卻停足不前,與當前的環境管理要求差距較大。除此之外,環境監測的新物質開發以及信息化手段的應用程度較低,導致質量管理體系的績效建設較差。
4.體制機制不完善
我國的環境監測尚處于摸索建設階段,因此,在體制機制建設方面明顯不足,由于缺乏成熟的體制機制的指導,部分環境監測管理機構并沒有設立獨立運行的質量管理部門,或者雖然設立了獨立的質量管理部門,但在部門內部卻存在人員缺乏或人員職能交叉的情況,這將使得各部門、各環節之間溝通障礙,不利于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途徑
1、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
當前我國的環境監測現行規范仍然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制定的,因年代久遠,已不適合當前環境監測的發展趨勢,所以,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制定符合當前實際情況的全新法律法規,以保證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穩定運行,保障監測數據的可靠準確。盡快修訂法律法規,建立自上而下的環境監測體系,以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力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在相關法律規范中,要做到各方面內容的有效規范,比如在監測機構的設置、監測人員的資格審查、監測網絡的規范化等方面都要給以詳細明確的說明,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標準化的監測質量管理實施辦法,以保證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高效穩定。
2.規范技術體系
只有依靠安全可靠的技術獲得的監測數據才能充分地反饋環境質量,因此,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技術保障體系是監測數據準確、真實的最有效保障。如何卓有成效的建立規范的技術體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意義。要加大科學技術研究力度,這是因為隨著技術要求的提高,我國不斷引進國外先進的監測設備,這些設備在數據準確性、精密性方面作用重大,但是,在使用時仍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檢測方法差異較大的情況,因此,必須加大對于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究力度,及時掌握監測方法的發展動向。
3.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素質
準確真實數據的獲得離不開質量監督員的辛勤勞動,質量監督員的本身素質、自身技能決定著質量管理的水平,因此,要選擇管理知識豐富、技術經驗充足且具備良好責任心的管理人員擔任質量監督員一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可通過這樣幾個方面的努力,首先,管理人員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的管理經驗,要加強培訓力度,在形式多樣的培訓課程中增強自身專業素質,提高自身技能,從而提高管理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要切實加強管理人員與質量監督人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及時更新環境監測方法,規范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術,提高培訓的效果。最后,要建立相關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定期對環境監測的體系進行綜合評價,以評價結果為重要參考計入個人績效考核,以此提高監測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保障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4.創新工作機制
當前我國的絕大多數環境監測機構,都是依據國家相關計量規定和實驗室標準開展質量監測工作,但我國地大物博,各地區具體情況差異較大,要想取得真實有效的監測數據,必須保證監測方案的科學性、監測點位的代表性、監測取樣的全面性以及監測儀器的準確性,只有將這幾個方面具體落實,才能得到真實有效的數據。依據我國具體地區的環境差異性,要創新環境監測機制,一方面,要完善監督體系,要掌握監測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要建立靈活的反饋機制,質控標準要依據環境管理的發展而做相應的調整。
結語:
總而言之,國家要依環境監測的具體情況和管理體系的總體情況而定,對環境監測做統一的監督加強環境監測技術支持,建立科學、系統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彭剛華.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初探[J.]中國環境監測,2015,1(23):34-46.
[2]夏新.建立信息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4,8(13):78-83.
[3]謝志軍.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探析[J].硅谷,2014,5(25):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