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縣水利局 山西省 044200
摘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一項與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黨和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對于保障廣大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村生活質量,加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萬榮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的西北部,黃河東岸。地處晉西南黃土高塬,黃河與汾河交匯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5′52″-110°59′40″、北緯35°13′45″-35°31′40″之間。東西長約43Km,南北寬約35 Km。東北邊是孤山四周,海拔高程為550-700m的波狀臺地;東南邊是稷王山以西的階地;西邊為黃河階地,海拔高程為500-700m,高出黃河水面120-250m,其它層多為第四系松散沉積層,隔水層和半隔水層,層次較高,這樣的地形地貌和地層構造決定了區域地下水位變幅較大,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80-280米,儲量十分有限,是造成極度缺水的主要原因。十年九旱、土厚水深、水資源貧乏是萬榮縣的主要自然特點。全縣天然水資源量為9596萬立方米/年,地下水總量為6906萬立方米/年,地下水可開采量為3032萬立方米/年,地下水埋深200米左右。全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18立方米,為全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為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十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3%。
2005年之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狀況為:水利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工程建設標準低,且經多年運行,部分工程損壞嚴重,影響效益發揮;水利設施老化,供水能力不足,水量、水質都已不能滿足社會需要;用水方便程度低,遠距離運水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及業務部門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力度,大力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戶戶通、農村飲水安全及農村飲水鞏固工程,大大改善了農村飲水狀況。不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建管模式滯后:集中供水工程雖然實行了責任制管理,但依然不完善,日常運行中,水費不能及時、足額收取,維護經費不到位,造成水源損壞,水質變差,供水量減少,部分村內工程主管網損壞,只能實施定點供水。(二)行業管理不規范:農村飲水工程缺少專業管理人員,鄉鎮水利站工作人員少,業務繁忙,無暇顧及農村飲水業務指導,導致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加劇。
針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得到了以下幾點經驗: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是工程建設的組織保障
解決農村飲水問題是一個事關廣大農民群眾生存、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政治問題。多年來,萬榮縣歷屆黨委、政府對農村飲水工作十分重視,縣四大班子領導多次深入一線檢查指導,了解工程進度,解決實際問題。縣委書記、縣長對以“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為首的農村問題極為重視,先后多次帶領相關部門,對萬榮縣項目區逐村調查飲水狀況及工程建設情況,當場研究解決方案,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為了明確責任,飲水工程建設前,將任務層層分解到鄉鎮村莊,并納入領導干部年終考核目標,獎優罰劣,在全縣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農村飲水工程目標責任制度。
2、以“水”為源 科學規劃是工程建設前提
針對過去農村飲水工作投資分散造成的規模小、施工難、管理亂的情況,我們在對全縣水資源現狀和農村群眾吃水狀況進行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論證,提前進行項目規劃和設計,通過對資源和資金集中管理、集中使用,充分實現農村飲水的規模效益。在具體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本著“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每一處工程都做好勘測論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工程建設的標準規范進行,制作出標準的模具和樣板,統一工程標準和技術數據標準。通過召開項目論證會、群眾座談會等形式,對多種設計實施方案反復比較,擇優篩選,力爭做到萬無一失。
按照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的思路,我們在工程規劃中充分考慮資源因素,發揮政府部門優化配置水資源的職能,為徹底解決我縣飲水不安全問題,我們提出“區域化集中供水”的思路和方案,打破城鄉界限,按照“城鄉一體,資源整合、統籌規劃、集中連片”的原則,分區域進行解決。
3、深入調查、尊重民意是工程管理的基礎
農村供水工程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是體現黨和政府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的民心工程。要搞好這項工程,決不能靠水利部門的干部和技術人員閉門造車,群眾中蘊藏著極大的創造力和積極性,需要我們深入下去,真正了解群眾的意愿,傾聽群眾的呼聲,改善我們的工作。為此,工程建設前期,我們都把“進村入戶、廣泛調查、征求意見、充分協商”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方法和必經程序。在工程實施前,首先組織人員,研究工程建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初步設計方案,并通過各種形式,向項目區內的廣大群眾征求關于工程建設規劃、資金籌措、管理體制、水價預期等方面的意見看法。由于在工程實施前就了解到群眾對工程的期望要求、對自籌資金和水價的接受程度、對工程管理的意見建議,使我們能夠充分考慮、提前安排,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的實施方案可行性大大提高,群眾也樂于接受和配合。
4、嚴格質量、精心施工是工程建設質量保障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關系群眾切身利益,關系黨和政府形象,為真正把這項工程辦實辦好,我們在工作中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第一”的原則,嚴把工程“材料關、隊伍關、施工關、驗收關”。認真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監理制“三項制度”,在集中供水工程建設中,全部采取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確定施工隊伍。同時,為了預防工程建設中腐敗現象的發生,我們邀請了人大、政協和紀檢監察、檢察院等部門的同志作為特邀監督員,對項目預算、招標投標、資金使用以及施工質量進行監督,做到防腐關口前移,努力營造健康有序的施工環境。在工程招投標工作中,由于我們委托專門的招標機構并采取低價中標的方式,從制度上堵嚴腐敗的口子,使我們選擇到有實力、技術強的施工隊伍,節約工程資金。在供水設備的選用上,我們對各供水企業和供貨廠家進行考察,學習和借鑒成熟技術,引進先進型號設備器械,力求工程質量和科技化程度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在施工監督上,我們采取分管領導包片、技術員包點的形式,對工程質量進行全程監督,確保各項飲水安全工程嚴格按照標準的技術規范和設計規劃要求進行施工。
5、以人為本、民主管理是工程永續利用的核心
隨著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完成,如何搞好管理,保證工程能夠持續運行、滾動發展,就成為我們工作的又一個重點。在飲水工程的管理上,我們確立以人為本、民主管理的思路,使群眾不但成為飲水工程的“受益者”,更是工程的“主人翁”。通過召開動員會、座談會等方式,向他們征求有關工程建設和管理方面的意見建議。同時,我們繼續深化和完善“用水戶參與式”管理的農村飲水管理模式,為進一步發揮和擴大村級用水協會的作用,提高群眾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在供水工程開工前,就組織項目村進行民主選舉,把“用水協會”提前建立起來,使協會成為工程建設和管理全過程的重要參與者,從工程招標、建設質量,到供水價格、管網維護、水費計收、兩金提留進行全面監督。
結語:加強水質監測,合理核定水價,建立工程良性運行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治理與保護,努力使飲水工程永續利用,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