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土木與建筑工程系 湖北武漢 430223
摘要:教考分離目前是我國考試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結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課程教考分離的實踐,探討了教考分離的優勢以及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設計;試卷庫;教考分離
Abstract:The separa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testing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university examination reform.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s of teaching-examination separat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the essay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of separating teaching and testing as well as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and gives the solutions.
Key words: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exercises and examinations,teaching-examination separation
1.課程特點
《混凝土結構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之一,是該專業的學生學習設計知識、初步接觸設計工作的開始,在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該課程的任務是在學習了混凝土結構構件設計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掌握常見的民用與工業混凝土結構房屋的設計計算,內容主要包含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排架結構以及多層框架結構的方案選擇、構件布置、計算模型的選取和內力分析,能按相關規范正確進行構件設計和構造處理,掌握整個房屋的結構設計。
2.教考分離的必要性
2.1 傳統的考核方式
《混凝土結構設計》這門課程之前采用的是傳統筆試“教考合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即任課教師出卷,評卷,這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觀隨意性。由于這門課程有幾位任課教師,在教學水平和對學生考核難度上存在差異,會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同時任課教師出卷,教師在復習中不可避免的帶有偏向性,會導致學生成績不呈現出正態分布。這樣就不能反映出教與學的真實情況,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2.2 教考分離的優勢和必要性
所謂教考分離,就是把教學和考試分開,任課老師不參與所任課程的期末考試,包括出題、監考、評卷、登分和質量分析。強調嚴格按教學大綱教學,根據培養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大綱,制定考核大綱,建立一套包括試卷庫、命題、閱卷、評分、考試分析、成績管理等各種規章制度完備的考核管理系統。
相對于教考合一而言,教考分離能促使任課教師嚴格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和基本要求來組織教學,注重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求得好的教學效果。從對課程的考核角度而言,教考分離有利于保證教學質量評價的公正性,有利于端正學生的學風和考風,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并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重點內容,經受課程學習結束后的考試檢驗,從而形成重教重學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教考分離的實踐
3.1試卷庫的建設
命題前認真學習和研究該課程的教學大綱,并結合本課程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內容,適應知識更新和教學改革的要求,制定了本課程的命題方案,并初步完成了20套試卷,控制10%以內的重復率,并配有參考答案、評分標準和評分細則。
3.1.2 覆蓋程度
試卷庫以本課程的教學大綱為依據,覆蓋了教學大綱所包含的內容,能促進學生較全面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克服猜題、蒙題的僥幸心理。試卷庫中每份試卷每一章節內容所占分數的比例也是依據課程教學大綱中章節學時數的分配來確定,同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3.1.3 難易程度
試卷庫主要針對三本院校,三本院校的學生有其自身特點。與高職高專相比較為注重理論,但相對一、二本院校學生基礎又薄弱一些;大部分學生選擇就業,還有部分學生直接報考研究生,而《混凝土結構設計》屬于核心專業課程,因此在編寫試題時兼顧了不同需求,把試題難度分為四個等級,即易、較易、較難、難,它們的比例分別為:15%、30%、45%、10%。
3.1.4 題型及題量
試卷庫中設置了選擇題、是非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等豐富多樣的題型,可以從各種角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題型按照主觀題與客觀題配合進行組合,一般比例為4:6。充分考慮學生做題速度,每套試卷基本控制在25小題左右。每套題完成后由所有的任課教師做題并記錄時間,確保題量適中。
3.2 教考分離的初步實踐
試卷庫初步建成后,進行了測試,測試包括功能測試和效果測試。由于處于初步實踐探索階段,主要針對2012級6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試驗。在教學過程中,該門課程的所有任課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安排教學內容,保證教學進度統一。
期末考試,由教研室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范圍的要求抽取2份試卷,然后隨機安排A卷和B卷,實施開卷考試,統一流水閱卷,實現了教學進度統一、命題考試統一、閱卷評分標準統一,避免了原來由任課教師命卷帶來的試卷份量時多時少、試題難度時難時易、標準不一的狀況。
3.2.1 試題分析
2013-2014年第二學期期末課程試卷,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進行了較全面考查。題量大小適中,共23題,主要包含單選題10題,填空題6題,簡答題4題,計算題3題、大部分試卷試題難度適中。
3.2.2 試卷成績分析
2013-2014年第二學期該課程試卷考試分析:參與本次考試的6個班級的平均分差別不大,有個別班級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但基本與平時表現成正比。一部分同學平時上課非常認真,不但按時提交作業,而且能完成選作的思考題,主動學習能力強;還有一部分同學,卷面幾乎在40分以下的,平時作業不按時提交,課后沒有認真消化所學知識,考前不復習,因而成績偏低。
3.2.3 對比分析
將2013-2014年第二學期《混凝土結構設計》 即2012級與采用傳統考核方式的2012-2013年第二學期即2011級5個班級該課程的成績進行對比,見下圖1和圖2。
從上圖可以看出,總體來看 2012級較2011級的平均成績差,分數普遍偏低。2012級90分以上的占3%,較2011級的8%低了近2倍,而不及格的比率比2011級高出4%。大部分的同學成績集中在60~79之間。因題庫涉及內容全面、知識點廣泛、考試內容相對較難,故學生考試成績普遍較低,同時由于題庫的范圍廣,在考前復習時需要全面復習,而傳統考核方式中老師的復習課可能有偏向性,所以初次采用教考分離,學生還不適應,很多學生在復習中存有猜題蒙題的心理,尤其是計算內容復習不全面,也是造成2012級學生該課程成績普遍偏低的原因。
2011級各班的平均分比2012級各班的平均分差異大,平均分差別最大可達14.43分,而2012級的各班平均分差異在9分以內。這也體現了教考分離與傳統考核方式在教學考核中公正的優勢,統一命題考試、統一閱卷評分標準保證了教學效果的真實性,有利于通過試卷分析來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3.3 對教考分離的思考
3.3.1 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及不足
(1)從教考分離的初步測試來看,考試結果基本呈正態分布,高、中、低成績分區明確,但與傳統考核方式比普遍較低,而且學生的平均成績也低于最初試卷庫設計的平均成績。
(2)試卷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試卷庫的建設處于摸索之中,與國家級試題庫相比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均存在不足,而且人為選題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觀性。
(3)由于初次實行教考分離,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相應的對了一些調整,但是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也有待進一步的摸索找到更為合適的教學方法。
3.3.2 今后改進的方面
(1)正確認識教考分離。實施教考分離一方面要求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避免猜題蒙題,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不能將書本內容統講,而更要注重體現教學的重點和突出難點。因此對于教考分離的認識要全面,不能因為考核方式而改變教學目的和教學規律,教考分離是為了更好的推動教與學。
(2)加強對于試卷庫的建設,一方面要提高試題的質量,試題需要聘請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專家和教師對試題進行把關,修正難度系數,保證試題的正確性、標答評分的公正性。另一方面要加大試題量。由于人為選題,對于難度的認可不太一樣,所以最好能實行電腦操作,按難度系數隨機配題。
(3)建立科學的試卷分析指標體系,教師通過對學生試卷分析來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吸取教訓和經驗,找出影響教學的原因,指導教學。
(4)我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注意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重點和難點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各學科的知識及其相互聯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朱軍.教考分離——高??荚嚫母锏谋厝悔厔輀J].成都大學學報,2007,21(11):74-75.
[2]權曉紅.對高校試題庫建設的思考和建議[J].甘肅科技縱橫,2006,35(4):133-139
[3]趙存明.實施教考分離 提高教學質量[J].福建高教研究,2005(6).
[4]梁昌俊.教考分開是教學質量的試金石[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