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今年經濟預計實現7%左右增長
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并發表題為《創新增長路徑 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講話,強調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今年中國經濟預計實現7%左右增長,仍將占世界經濟增量的約三分之一,仍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10月29日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提出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成為可兌換、可自由使用貨幣;轉變外匯管理和使用方式,從正面清單轉變為負面清單。
10月CPI同比上漲1.3%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3%,同比上漲1.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
10月末M2同比增長13.5%
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6.10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4個和0.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7.58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2.6個和10.8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5.99萬億元,同比增長3.8%。經初步統計,2015年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767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8523億元和1770億元。
央行“雙降”并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人民銀行10月23日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央行還宣布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并抓緊完善利率的市場化形成和調控機制。
企業債發行機制進一步市場化
國家發改委近期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企業債券市場化方向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相關改革包括縮短發債審核周期,債項級別為AA及以上發債主體(含縣域企業)不受發債企業數量指標限制,以及高評級企業豁免復審等六個方面。其中,明確了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在企業債技術評估工作方面的作用。
銀行間市場首只可交易人民幣債券指數發布
中國銀行自10月20日起發布人民幣債券交易指數。該指數為國內銀行間市場上首只可交易人民幣債券指數,有助于境外機構投資者了解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提高其投資人民幣債券市場的交易效率。
中資金融機構首單綠色債券在倫敦交易所上市
中國農業銀行日前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發行中資金融機構首單綠色債券,這也是亞洲機構發行的首單人民幣綠色債券。綠色債券所募資金須用于環保相關的綠色項目。本單綠色債券總價值10億美元,為雙幣種債券,吸引了來自亞洲和歐洲近140家投資者的超額認購。
責任編輯:劉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