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分析了2009年以來三次債市收益率升幅超過100BP的市場情況及形成原因,探討了三次調整的共性,為債券投資者在未來投資中規避利率大幅調整風險提供了方法參考。
關鍵詞:債券市場 債券收益率 貨幣政策
作為債券交易員和研究員,不難發現我國債券利率短期走勢上下波動30BP的情況較為常見,但一般投資者要抓住這些波段交易機會十分困難,因為債市短期走勢的噪音較多,沒有第一手信息優勢的投資人處于明顯劣勢。然而,從中長期趨勢看,利率波動的噪音相對較少,如果投資人能抓住主要矛盾,判斷出后續利率大致走勢的準確性會比預判短期走勢高得多。
本文將分析2009年以來債市收益率升幅超過100BP的市場情況及形成原因,意在找出幾次債券熊市形成的共性,抓住主要矛盾,從而為投資者未來判斷債市中期趨勢提供參考依據。
2009年以來幾次債市大調整的市場回顧
(一)2009年初至2009年年底
這一階段,債市整體利率幾乎從低位一路上行至中性水平,中途沒有出現較具規模的下行行情。10年期政策性金融債(國開債)收益率從3.10%上行至4.10%,1年期政策性金融債(國開債)收益率從1.11%上行至2.15%(見圖1);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71%上行至3.64%,1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08%上行至1.50%(見圖2)。
究其原因,主要是從2009年初開始,部分經濟增長率指標出現回暖跡象,PMI及信貸數據都有明顯回升,債市收益率大幅回升。進入2009年4月份,伴隨一季度各類宏觀經濟數據的公布,市場真正確認了經濟觸底,利率隨經濟數據好轉而繼續上行。進入7月份,央行重啟1年期央票發行,并主動引導利率上行,同時重啟IPO,資金面極度寬松的局面發生變化,到8—9月份,經濟形勢的“V”型反彈得到確認,債市收益率進一步上行。
(二)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
該階段債券市場經歷了嚴厲的宏觀調控,資金面異常緊張,信用事件層出不窮,信用利差飆升,整體債市收益率大幅上行。具體來看,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從3.60%上行至4.90%,1年期國開債收益率從2.5%上行至4.5%(見圖3);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3.25%上行至4.10%,1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90%上行至3.90%(見圖4)。
11月份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度調整,市場資金出現緊張,在政策利空預期沒有消散的背景下,債市收益率不斷上行。
2011年2月至6月上旬,資金面緊張局面緩解,投資戶配置壓力利好債市,收益率曲線高位盤整;以工業增加值為代表的宏觀數據顯示經濟有放緩跡象,加之日本核危機爆發推動避險情緒回升,制約中長期債券收益率沖高。6月上旬至9月中旬:存款準備金率連續上調,貨幣市場利率再度飆升,城投債信用事件頻發,8月底存款準備金繳存范圍擴大,債市收益率“瘋狂”上行。
(三)2013年6月初至2014年1月初
該階段資金面明松暗緊,謹慎情緒導致一級市場供求失衡,帶動二級市場收益率單邊上行,債市整體步入漫漫熊途。
10年期政策性金融債(國開債)收益率從4.10%上行至5.90%,1年期政策金融債(國開債)收益率從3.35%上行至5.55%(見圖5);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3.40%上行至4.70%,1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80%上行至4.25%(見圖6)。
債券收益率大幅上行的原因主要在于2010年10月,央行決定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這是2008年降息周期開啟后的首次加息,超出市場預期。另外,10月份的PMI數據異常強勁,使得市場恐慌氣氛進一步加劇,推動收益率進一步上行。
具體來看,2013年6月,央行試圖引導市場機構通過自發去杠桿規范同業業務,始終維持正回購操作,并堅持發行3個月央票,并未如市場預期那樣通過逆回購“施予援手”,市場進入“錢荒”狀態,回購利率和債市收益率均大幅調整。7月,房地產市場表現出淡季不淡的跡象,多個經濟數據也強于市場預期,這也增強了交易型投資者的觀望情緒。另外,央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引發市場對未來利率中樞上移的預期。10月份,國家統計局陸續公布了9月份及3季度各項經濟數據,不僅CPI重返3%以上,7.7%的GDP數據也擊碎了此前關于中國經濟下行的預期。進入10—11月,央行公布的3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對同業業務大有重新規范之意,更提到保持貨幣政策的“定力”,“把好流動性總閘門”,顯示貨幣政策將繼續穩中趨緊,且之后再度停發逆回購,市場開始擔心央行未來或將重啟正回購或通過其他手段回籠流動性,多頭信心被徹底擊潰,市場情緒極度惡劣,大量拋盤爭先恐后的涌出,隨后又引發大量不計成本的止損盤,市場收益率瘋狂跳漲。
債券收益率三次大幅調整的共性探討
(一)宏觀經濟走勢對判斷債市行情意義重大
根據觀察,CPI同比漲跌幅與10年期政策性金融債(國開債)收益率月度均值基本都能在最高點和最低點重合(見圖7)。GDP當季同比漲跌幅與10年期政策性金融債(國開債)收益率季度均值走勢也基本一致(見圖8)。這說明宏觀經濟依然是影響債券市場走向的重要因素,盡管其在判斷漲跌的幅度上效果有限。
(二)貨幣政策松緊
縱觀以上三次債券市場出現的大調整,可以發現央行采取的貨幣政策都是緊縮性的,而且貨幣政策具有明顯的連續性,即一旦央行采取跟以前相反的政策,后續政策都是連續、一貫的(見表1)。
這給我們規避債市大調整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對于一般投資者來說,要判斷中期經濟走勢相對比較困難,而判斷貨幣政策是轉向收緊還是寬松則相對容易,因為央行的貨幣政策具有連續性和一貫性,只要看具體的貨幣政策執行情況就可以大致判斷出政策的松緊方向。如果市場處于收緊貨幣政策的階段,債市投資者就應該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從而規避收益率大幅調整的風險。
當前債市走勢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從當前央行具體實施的貨幣政策來看,依舊處于寬松周期中(見表2),說明債市收益率大幅上行的風險不大。后續收益率會否繼續下行,則需要看宏觀經濟的情況。不過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在債券市場收益率不出現大幅上行且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債券套息交易依然具有價值,是可行的操作策略。
作者單位:興業證券固定收益部
責任編輯:孫惠玲 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