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促進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近年來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相繼出臺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和幫助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為深入了解稅收優惠政策在內蒙古小微工業企業的落實情況,國家統計局內蒙古調查總隊在全區規模以下工業調查企業樣本中選取了170家小微工業企業進行了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情況問卷調查。
一、多項稅收優惠政策直接降低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各項稅費優惠措施是當前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舉措,將直接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有助于更好地激發小微企業的活力,對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稅收優惠政策密集出臺
為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從2009年至今,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連續出臺了財稅〔2009〕133號、財稅〔2011〕4號、財稅〔2011〕117號、財稅〔2013〕52號、財稅〔2014〕34號等5個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的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2014年新出臺的財稅〔2014〕34號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優惠時間、納稅上限和優惠范圍均做出了新調整,與2009-2013年出臺的4項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優惠政策相比,此次調整的政策支持力度明顯加大。
(二)所得稅優惠門檻逐步降低
2010年、2011年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給予所得稅優惠,2012年降低到應納稅所得額6萬元的標準,現在門檻更是放低到10萬元,并由原來的只對查賬征收企業優惠,擴大到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企業都能享受所得稅優惠。國家不斷降低所得稅的優惠門檻,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小微企業能夠享受降低稅負的優惠政策。
(三)所得稅優惠時間逐步延長
2010年、2011年執行的所得稅優惠政策都是1年期。財稅〔2011〕117號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將優惠時間延長至4年,2014年新所得稅優惠政策又將優惠時間延長到了2016年末,目前所得稅優惠時間一共為7年。
(四)所得稅優惠政策切實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帶來了實惠
近年來出臺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也就是說,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實際執行的企業所得稅率只有10%,與企業所得稅法定稅率25%相比,降低了60%。
1.對于年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含3萬元)的企業來說,每年最多可以節省4500元,2010-2016年最多可節省31500元。
2.對于年納稅所得額3-6萬元(含6萬元)的企業來說,每年最多可以節省9000元,2012-2016年最多可節省45000元。
3.對于年納稅所得額在6-10萬元(含10萬元)的企業來說,每年最多可以少繳納所得稅15000元,2014-2016年企業最多可節省45000元,負擔大幅度減輕。如表1中,企業丙2013年按原25%的稅率應該繳納所得稅25000元,但按照2014年稅收優惠政策,只需繳納所得稅10000元,比上年少繳納15000元,同比下降60%。
(五)小型微利企業申報時即可享受減免稅優惠政策
由于企業所得稅實行按月或按季預繳,核算和申報較為復雜,并不是所有優惠政策都能夠在季度預繳時享受優惠。為便于小型微利企業在月份、季度預繳、預征企業所得稅時即可享受減免稅政策,2014年6月,稅務總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2014年版)等報表》公告,明確了修改后的企業所得稅預繳納稅申報表、匯總納稅分支機構所得稅分配表及相應的填表說明。納稅申報表中增加了“減征、免征應納稅所得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免所得稅額”等項目,便于小型微利企業更加便捷地納稅申報。
按新的管理規定,從2014年7月1日起,小型微利企業等納稅人申報企業所得稅時即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可以先享受優惠政策事后再備案,企業即使在按月按季預繳時沒有享受優惠,年度終了匯算清繳時仍然能按照政策規定享受優惠。
二、稅收優惠政策落實中存在的問題
(一)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限制門檻高,大部分小微企業享受不到優惠政策
近年來,雖然小微企業所得稅的優惠門檻不斷降低,但是優惠政策的覆蓋范圍小,稅收優惠政策的限制門檻還是比較高。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享受稅收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納稅人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工業企業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幾個條件必須同時符合才能享受優惠政策。然而,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小微企業因無法同時具備以上條件而無法享受優惠稅率。從調查結果來看,只有22.9%的企業近年來享受到了所得稅優惠政策,近六成的企業還是執行25%的企業所得稅率。相對偏高的各項稅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擴大再生產和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使得盈利能力較弱的小微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
(二)起征點征稅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造成了新的不公
起征點征稅方式是對征稅對象未達到起征點數額的不征稅,達到和超過起征點數額的則按全額征稅。按現行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10萬元(含1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這樣年應納稅所得額在10萬元上下的小微企業,繳納的所得稅額會相差很多。如表2中的企業乙和企業甲年納稅所得額只相差1000元,但2014年實行新的所得稅優惠政策以后,繳納的所得稅會相差15250元,3年會相差45750元。
另外,根據現行政策規定,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對營業稅納稅人月營業額不超過2萬元的企業,暫免征收營業稅。月銷售額或營業額在2萬元上下的小微企業,收入可能相差無幾,但全年增值稅或營業稅負擔會相差1萬元左右。
正是因為目前稅收體系還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個別處于征收臨界值的小微企業為了能夠享受優惠政策而以不做賬、或者做假賬的方式鋌而走險進行逃稅、避稅。
(三)所得稅優惠政策知曉率不高
對于近期國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的稅收優惠政策,大多數企業比較關注,但對政策了解并不全面。參與問卷調查的170家小微工業企業中,有32.9%的小微企業不清楚這項優惠政策,其中有27.6%的企業根本就不知道有該項政策;另外有40.6%的企業對政策了解不全面,只有26.5%的企業表示了解政策內容。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近半數從未收到過稅務機關關于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提醒,他們主要是通過網絡、新聞媒體等渠道獲取相關信息。
(四)擴大稅收優惠政策覆蓋范圍的呼聲較高
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但是優惠手段、對象單一,涉及稅種少,企業實際感受到的稅收優惠效果有限,仍感稅負較重。內蒙古小微工業企業特別期盼國家和地方能夠進一步加大稅費優惠政策覆蓋范圍,加大優惠政策落實效果,切實減輕企業的稅費負擔,從而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問卷調查顯示,在小微工業企業對政府和稅務等相關部門的要求與建議中,希望能“減少稅費種類”、“降低稅率”、“擴大稅收優惠政策覆蓋范圍”的企業分別為20.6%、27.1%、32.9%,共占80.6%。此外,希望稅務部門“簡化辦理稅收優惠政策相關手續”、“轉變部門工作作風,提高辦理效率”的企業占比超過四成。
三、進一步提高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效果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稅法宣傳和納稅輔導力度
各級稅務機關應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門戶網站、辦稅服務廳、12366納稅服務熱線、短信提醒等形式和手段,廣泛深入地宣傳國家和自治區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重點宣傳優惠政策的范圍、條件、計算方法、辦理程序和所需資料,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切實將各項優惠政策及時、準確地告知納稅人;各級稅務機關還要結合日常的征管工作,一方面加強稅務部門人員自身對政策的學習和掌握,提高落實政策、服務企業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大稅收優惠政策培訓力度,積極為納稅人提供全面、系統的稅收優惠政策咨詢輔導,幫助納稅人更加深入地了解、掌握和運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使符合條件的納稅人能夠及時享受到相應的稅收優惠。
(二)逐步擴大稅收優惠政策的覆蓋范圍
各級稅務機關應有針對性地開展推進稅制改革的調研,從稅收角度貫徹落實好國務院關于促進小型微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重點工作,加強稅收政策執行與各稅種管理的跟蹤問效,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一是在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出臺上,充分考慮地區的產業特點和民族特色,從地區、行業、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對企業實施稅費優惠政策。
二是實施產業政策傾斜,減少稅費種類,降低稅收優惠政策的限制門檻,進一步提高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標準,或者進一步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逐步擴大稅收優惠政策的覆蓋范圍。
三是將現行的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的起征點征稅方式逐步轉變為免征額的征稅方式,即對征稅對象數額未超過免征額的部分不征稅,超過免征額的也只就其超過部分征稅,照顧納稅人的最低需要,使稅收負擔更加合理和公平。
(三)改進納稅服務方式,提高綜合服務水平
各級稅務機關應進一步整合辦稅資源,逐步推行同局通辦或同城通辦的服務模式,統一辦稅流程,精簡涉稅資料,簡化辦稅環節,提供納稅申報辦理指引,設立減免稅綠色通道,實行一窗式、一站式服務。拓展辦稅方式,推行網上辦稅、上門辦稅、電話辦稅、郵寄辦稅等多種辦稅服務方式,切實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
(作者單位:1.國家統計局內蒙古調查總隊;2.內蒙古財經大學)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