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包頭市國資源局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國土資源廳“三保”、“三調”、“三突破”和“八項重點工作”的總體部署,圍繞“全面保障、靠前服務、創新審批、強化執法、夯實基礎、提升管理”的工作思路,圓滿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全面提升了保發展、保資源、保權益的能力,向黨和人民交了一份高分答案。
管護·使用·規劃——三足鼎立夯實國土資源管理基礎
切實保護耕地,強化整治管理。包頭市國土資源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對全市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落實和違法占用耕地查處情況進行有效監督。扎實做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管好用好自治區8,500萬元專項資金,集中力量在土右旗、九原區建設15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目前,項目區田、水、路、林等設施按計劃建設,可按期驗收。高質量實施土地整治項目,最大限度地釋放土地整治項目的惠民利民效應。近年來全市土地整治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8億元,整治土地1.74萬公頃,實現新增耕地1,215公頃。
節約集約用地,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包頭市國土資源局嚴控用地指標,對項目土地投資強度、土地利用強度等用地指標達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通過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或供地,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他們扎實做好工礦廢棄地和廢棄居民點復墾利用工作,及時組織市審計、財政等部門對已復墾的106公頃廢棄地進行驗收,指導固陽縣和石拐區完成50公頃廢棄地復墾任務。
夯實基礎,扎實開展規劃、地籍、測繪工作。包頭市國土資源局率先啟動包頭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以有效保障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的用地需求。扎實推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地籍調查工作,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調查完成率93.90%,宅基地使用權調查完成率99.33%。不斷提升國土資源領域測繪服務水平,組織編制了《包頭市基礎測繪規劃》,填補了包頭市測繪行業管理無規劃的空白。
北梁棚改·重大項且·規范管理——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包頭市國資源局認真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包頭市委“5421”發展戰略,創造性開展工作,多項重點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包頭市國土資源局堅持保障發展不松勁,力挺地方經濟健康平穩運行。在持續推進北梁棚戶區改造、重大項目建設、礦業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中,充分發揮國土資源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保障作用,突出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舉全局之力做好北梁棚改服務和保障工作。北梁棚改工作啟動以來,包頭市國資源局全力以赴投入到北梁棚改百日攻堅和春秋兩季會戰中,圓滿完成融資和用地兩項核心任務。全力與金融機構進行對接,及時向農發行申報審批棚改首期40億元貸款,截至目前到位25.88億元,為啟動棚戶區改造、安置棚戶區居民、加快棚改工作進度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確保棚改安置房建設用地應保盡保。棚改實施以來,爭取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單列計劃指標300公頃,批復用地298公頃,供地90.32公頃,為棚改安置房項目及時開工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面保障全市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2014年,包頭市國土資源局對全市投資億元以上的583個重點項目用地情況進行認真梳理,重點關注列入自治區監控的82個重點項目、市領導包聯的50個重點項目以及城鄉建設重點項目的用地保障情況,及時匯總督辦各地區重點項目的用地手續辦理。2014年,包頭市國資源局共爭取到各類土地利用計劃指標940公頃,安排使用計劃指標774公頃,獲批927公頃,供應981公頃,各地區凡是符合規劃、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重大項目、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用地全面保障。
進一步提升礦產資源支撐經濟發展能力。包頭市全力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哈達門溝地區金礦整裝勘查區、浩堯爾忽洞——賽烏素金、鐵、石墨礦整裝勘查區儲量勘察工作取得新突破。繼續規范礦業權管理,石拐區葉貝溝地區鐵礦探礦權市場出讓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達茂旗黃花灘銅鎳鉑礦采礦權出讓工作進入尾聲。包鋼(集團)公司白云鄂博鐵礦已人選“第四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力爭經過1-2年的規劃實施,完成國家級綠色礦山掛牌。
土地儲備·環境治理·執法監察——改革創新助推新飛躍
積極運行土地儲備新機制。出臺和實施《儲備土地登記辦法》,為各類項目落地提供支持和服務。融資工作取得較大進展,2014年,累計到位貸款88.69億元,按期償還銀行貸款本息39.8億元。按照“計劃一批、推進一批、成熟一批、供應一批”的原則,重點圍繞“兩區(新都市中心區、棚戶區)、五線(鋼鐵大街、巴彥塔拉大街、文化路、阿爾丁大街及友誼大街沿線)”開展土地收儲,全年收儲土地3786畝,特別在新都市區、北出口效果明顯。市本級供應土地3,125畝,實現土地出讓總價款36.1億元,政府收益10.16億元。
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實現新跨越。包頭市國資源局主動作為,徹底治理c6高速、110國道兩側可視范圍內多年來形成的砂石坑、渣堆。截至2014年10月底,完成總體治理任務的86%,沿線地質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積極謀劃申報3個地質環境治理核心項目,著力推進110國道兩側、大青山南坡可視范圍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目前,北梁棚戶區大水卜洞地質環境治理項目3,000萬元專項資金已撥付到位,項目正在實施中。投資3億元的北梁棚戶區地質環境治理及生態恢復示范工程,目前正在編制項目可研。
以執法監察新機制規范管理秩序。2014年,全市累計實施動態巡查4,700余次,立案276件,結案240件,罰沒款122萬元。扎實開展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組織各旗縣區共核查138個土地疑似圖斑和80個礦產圖斑,依法對74宗違法用地、11個非法開采點進行了立案查處和整改,收繳罰沒款1,356萬元,拆除違法建筑物9.7萬平方米,立案查處率、結案率均為100%。全市違法占耕比例為3.67%,實現了“零大案、零問責、零約談”。
基層建設·行政審批·信息化服務——三大基礎板塊托起管理和服務新模式
加快基層國土資源所標準化建設步伐。包頭市國資源局小局大所、行政審批制度創新和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做法和經驗得到了國土資源部、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領導的充分肯定,李世镕廳長稱之為“包頭模式”。包頭市國資源局確立了“一所一策、分類推進”的總體思路,依據市四區和外五旗縣區國土資源所的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了國土資源所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方案,努力將好鋼用在刀刃上,資金投入見成效。目前,哈業忽洞、昆河等4個國土資源所已完成標準化建設任務,其他24個國土資源所已完成信息化設備采購與安裝集成,今年將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任務。
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審批效率。2014年,包頭市同資源局把原來由局機關12個科室、單位,70多名工作人員共同審批的15項行政審批事項減少到1項,將原來40多項業務工作流程固化成24項,將過去紙質件串聯式審批調整為業務件網上并聯式審批,簡化工作程序,大幅壓縮審批環節和審批時限,部分審批事項由原來10多個環節壓縮到4個環節,對一些能夠當天辦結的事項實現了當天辦結,受理的各類報件辦結率達90%以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群眾滿意度,全市行風評議名次也逐年靠前。包頭市同資源局政務服務中心連續=三個季度被授予“紅旗窗口”、“服務標兵”,并被市文明委授予全市“十佳文明示范窗口”稱號。
拓展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效能。經過多年努力,包頭市國資源局初步建成了“一套網絡支撐體系、一個數據中心、三大應用平臺、一個門戶網站”的“1131”信息化體系,有效支撐了全局服務與管理的各個環節。包頭市國資源局提出信息化建設要與國土資源所標準化建設、執法監察體系建設、全局各項業務審批實現有機結合、無縫對接,有效實現信息化成果的全業務覆蓋,帶動全局工作的整體提升。積極解決國土資源所信息化建設設備購置、“一張圖”數據庫更新維護、地籍數據庫整合構建、電子政務“帶圖審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今年實現“帶圖審批”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