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雙管齊下”開展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
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為貫徹落實《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580號)和《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令第57號),貴州省“雙管齊下”,通過開展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登記和打擊違反古生物化石保護行為專項行動,加強對古生物化石的保護。
一方面,省財政安排361萬專項資金,利用3個月(3月至5月)的時間,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登記,對象為全省范圍內各類古生物化石收藏單位和個人,且登記不涉及化石所有權的變更。以此建立全省檔案和數據庫,并為建立全國數據庫提供信息支持。
另一方面,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打擊違反古生物化石保護行為專項行動。在登記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采取有力措施查處一批非法發掘、買賣、收藏古生物化石的案件,杜絕擅自發掘古生物化石的行為,規范古生物化石的發掘、收藏行為,促進古生物化石科學研究和合理利用。
文/貴州省國土資源廳
河北以鐵、有色、貴金屬為主加大找礦力度
近日,河北省國土資源廳發布的《地質勘查2015年度立項指南》提出,今年主要以鐵、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為重點礦種,突出重點區域,繼續加大老礦區深部和外圍找礦力度。同時,為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對社會必需的建材類非金屬礦將加強勘查評價,為區域規劃利用提供依據。
據了解,今年河北省鐵礦勘查項目重點部署在冀東地區,新上項目以預查為主,以提交普查產地為目標。有色金屬、貴金屬勘查項目主要部署在張家口、承德及太行山北段。
河北省國土資源廳指出,要重視煤層氣、頁巖氣、“綜合氣”、鈾礦、干熱巖等潔凈能源礦產的調查評價工作,重視特色優勢非金屬礦產、新材料礦產以及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等礦種的勘查評價,加強成礦規律和選區研究,以發現新產地。對基礎地質工作,河北今年主要是抓好已部署項目的實施和成果應用,暫停安排新的基礎地質市場化項目。
文/河北省國土資源廳
江西橫峰發現亞洲最大鉭礦
日前,由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礦勘院承擔的“橫峰葛源礦區鉭鈮礦詳查”項目經過專家認定,探明鉭礦儲量近3萬噸,規模達特大型,為目前亞洲最大,是江西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礦種多、規模大、價值高是橫峰葛源礦區的主要特點。該礦區探明鉭礦儲量近3萬噸,遠景儲量可翻一番,共伴生礦產鈮4.6萬噸、銣42萬多噸,資源儲量巨大,礦床開發技術經濟條件優越,且長石、石英、黃玉等非金屬礦產可綜合利用,整個礦床潛在經濟價值超500億元。詳查成果的提交,為國家提供了一處可供開發建設的特大型稀有金屬(非金屬)資源基地。
由于金屬鉭可被廣泛應用于電子、機械、化工、空間技術等領域,其合金具有耐高溫、超硬度和抗氧化等特點,葛源礦區的找礦成果將有效緩解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源瓶頸。此外,經過選礦試驗研究證實,該礦區尾砂可分離出大量用于制作優質陶瓷、玻璃的原料,進一步提升了礦床工業利用價值。一方面,為礦山企業走環保、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提供了詳細的資料依據;另一方面,為重振江西省陶瓷產業提供了可靠的資源保障。
據了解,在開展葛源礦區找礦工作時,地質工作者前后投入鉆探工程3萬多米,各類樣品測試1萬多件。目前,江西有色地質勘查局正組織局屬礦勘院、一隊、四隊等地質、水文、測量、鉆探骨干隊伍在葛源礦區開展地質勘探“大會戰”,為即將實施的開采工作進行最后沖刺。
文/張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