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在呼和浩特市召開了2015年度幫扶扎賚特旗廳局聯席會議。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李鵬新出席了會議,自治區機關工委副書記王君、幫扶廳局的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幫扶隊員和扎賚特旗四大班子領導共計110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首先幫扶扎旗的37個廳局作了發言。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廳長李世镕代表國土資源廳作為7家重點發言單位,就國土資源廳開展幫扶工作情況進行了發言。
他指出,“三到村三到戶”扶貧攻堅工程是自治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是落實“8337”發展思路的重點環節,是脫貧致富、提升整體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廳黨組高度重視,2014年落實幫扶資金1,108.6萬元,其中安排省級領導干部聯系貧困縣(扎旗)土地整治資金500萬元,國土資源廳安排扶貧專項直接投入498.6萬元,協調資金110萬元。
一是推進主導產業發展。根據嘎查“為養而種”的實際,發展了“養畜產業”,購買1,780只基礎母畜,為幫扶對象每戶發放10只,實現貧困戶的全覆蓋,新建飼料加工廠,配套了收割機、粉碎機等農機具,形成“作物收割-秸稈加工-舍飼養畜”的集約化循環養殖鏈條,既解決了舍飼養畜飼草料來源難題,又通過銷售剩余飼草料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培育、引導了現代養殖產業的發展;二是創新產業發展方式。成立了“白辛嘎查養畜協會”,推動管理創新,探索建立了先富帶后富、大戶代小戶的代養經營方式,養畜收益按貧困戶占40%,養畜大戶占60%的比例分成,既提高了規模化水平,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改善群眾人居環境。對白辛嘎查的村屯進行了綠化美化,植樹2,240株;完成危房改造58戶;修建了6,000平方米文化廣場、修筑8.6公里文明墻;協調資金新建占地300平方米的幼兒園一處;協調資金完成畜牧園區“暖棚改建”工程,在推動發展增收產業的同時,進一步改善了嘎查人居環境,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
2015年將繼續加大幫扶力度,發揮行業優勢,以土地整治項目為切入點,努力打好扶貧開發“項目戰”,計劃安排定點幫扶資金約5,000萬元。一是推進土地整治項目。重點實施“白辛嘎查土地整治生態扶貧試點項目”,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2.1萬畝(其中旱改水1,000畝,坡地整治2萬畝);二是推進荒山綠化工程。針對白辛嘎查宜林、降水充裕的實際,在項目區邊緣實施造林工程5,000畝,加強生態建設,提升農田防護功能,營造生態小氣候;三是改善基礎設施。實施村莊綠化、美化、硬化、亮化整治工程。實施危草房改造47戶。落實“十個全覆蓋”,完成街巷硬化6.2公里。修建水泥路9公里。建設橋梁兩座,實現四個自然屯之間的互聯互通,為一體化發展創造條件;四是實施教育培訓工程。全年舉辦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班2期,使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一個勞動力掌握1-2門農牧業實用技術;五是扶持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重點是幫助農牧民組建種植、養殖、農機、流通、營銷等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轉,打造農牧業增值創收新機制。
總之通過項目幫扶、產業打造和綜合整治,使白辛嘎查在村容村貌、生態環境、村民收人、鄉風文明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