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考古發現,岫巖地區在距今1~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遺址的岫玉古玉器,遼寧建平縣出土的“玉豬龍”,岫玉老印章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鉤龍”,原始社會“勾云形器”均以岫玉為代表。歷代留下的岫玉文物十分豐富,夏商周時期的“鳥獸紋玉觥”、“玉跪人”,戰國時期的“獸形玉’’,秦漢時期的“玉辟邪”,東晉時期的“龍頭龜鈕玉印”,南北朝時期的“獸形玉鎮”,唐宋時期的“獸首形玉杯”,元代的“玉貫耳蓋瓶”,明代的“龍頭玉杯”,清朝的“哪吒玉仙”。1968年在河北滿城陵山漢墓中出土的2,498片岫玉“金縷玉衣”,北京博物院珍藏的夏家店文化的兩件出土岫玉玉器“碧玉螭佩”、“青玉鳥獸紋柄形器”。江蘇、浙江一帶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器,安陽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700余件玉器,相傳清朝皇太極刻有“皇帝奉天之寶”的傳國玉璽、乾隆皇帝刻有“國朝傳寶記”的玉璽,都是用岫玉雕制而成。
岫玉鑒別方法
岫玉的顏色種類繁多(綠色、白色、黃色、藍色、紅色等),深淺不一濃度是指顏色的深淺,一般來講以中等濃度最好,太深或太淺較差。
純度是指色調的純正程度,當混入其他色調時,就不純正了,或叫偏色了,顯然,色調越純正越好,混色時較差。
鮮艷度是指顏色的明亮程度,也稱色陽,當然,鮮艷程度越高越好。
均勻度是指顏色分布的均勻程度,一般來講,顏色越均勻越好,不均勻則差,但對某些岫玉品種則不然,如花玉,各種紅、褐、橙、黃色調與變化多端的花紋,往往構成奇特美麗的畫面,反而更加珍貴。
透明度對于玉石來講其重要性更加突出,因為單晶體寶石絕大多數都是透明的,差別不大,而王石則不然,透明度差別很大,大多數為不透明、微透明或半透明,少數為透明或亞透明,因此透明度好顯得更為珍貴。
質地密度越小越好,越細越好,越均勻越好。
凈度是指寶玉石內部的干凈程度、即含雜質和瑕疵的多少。岫玉由于透明度較好,肉眼觀察即可看到內部的雜質和瑕疵,易于判斷其凈度的好壞。
岫玉歷史
1983年在海城小孤山仙人洞人類洞穴遺址中,出土距今1.2萬年前的3件岫巖透閃石玉砍斫器,為迄今人類最早制作使用的玉制品。《中國古代玉器》一書載:“中國最早玉器出現于距今約7,500年的遼寧阜新查海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內”、“作為岫巖玉的故鄉,遼寧阜新查海和內蒙古興隆洼率先揭開了中國古玉文明的篇章。”岫巖玉遠古開發利用的頂峰是在距今5,000至6,000年的紅山文化時期,其中最著名的內蒙古三星他拉玉龍,被稱為“中華第一玉龍”。
岫巖主要有透閃石質玉(老玉、河磨玉、石包玉)、蛇紋石質玉(岫玉、花玉、黃玉等)和透閃石質玉與蛇紋石質玉混合體(甲翠)三大類。岫巖玉晶瑩溫潤,玉質細膩,顏色多樣,有耐高溫性和搞腐蝕j生,可雕性和拋光性好,適合雕刻大中型玉件。岫巖玉遠景儲量約300萬噸,居全國之首,實行限產后,年產量仍占全國總產量的60%。特別是岫巖的玉石王、井中玉王、河磨玉王和重約6萬噸巨型玉體“四大玉王”相繼出世以來,產生轟動效應。1960年7月玉石王被發現后,周總理親自批示:“這是稀世國寶,不可多得,一定要保護好玉石王。”
岫巖近古玉器生產初起于清乾隆年間,興于道光、咸豐時期。新中國成立后,岫巖玉進入繁榮發展的新階段,岫巖玉雕產業不斷興盛和發展壯大,岫巖也隨之成為世界一流的產玉大縣。現代岫巖玉雕工藝技術,深得京派玉作名師的真傳,既借鑒南方T藝精華,又熔鑄北方制玉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玉雕風格。岫巖玉雕工藝飾品,已享譽和暢銷國內外。
岫巖玉雕工藝品造型生動傳神,雕工細致圓潤,能運用多種技法化瑕為瑜。用岫玉雕刻的“華夏靈光塔薰”在中國第五屆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獲得最高金杯獎,被評為國家珍品;巨型浮雕——滄桑遼寧成為昆明世博會遼園一道亮麗風景線;巨型玉雕《孔廟——孔子生平》是用十余噸岫玉精料,花費4.5萬個工時而完成的玉雕杰作,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玉雕作品,被評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開放的中國》人世紀念品——玉璧,作為國禮,于人世第一時間在全球贈送給各國政府首腦、國際工商界領袖等世界名流。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中央政府將岫玉雕琢而成的“九九月圓圖”贈送給澳門特區政府,象征著中華家庭大團圓。
岫巖玉雕產業
岫玉乃稀世之寶,我國著名的中醫藥巨著《神農本草》、《唐本草》、《本草綱目》中都有過著述。《本草綱目一金石部第八卷》中記載,玉具有:“除胃中熱、喘急煩懣、滋毛發、滋養五臟、柔筋強骨、止渴、潤心肺、助聲喉、安魂魄、利血脈、明耳目”等療效。長期佩戴玉石制品,人們的皮膚會紅潤、光滑,而玉石也因滲入了油脂而更加透明、油亮。這就是常說的“人養玉、玉養人”。佩戴玉石制品,尤其是手鐲,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手臂的運動讓手鐲來回滑動,這樣便等于按摩的腕關節的一個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