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在公司網站后臺編輯產品資料,QQ彈出消息框,有人加她為好友,備注是“終于找到你了”,資料完全陌生,她沒理會。沒過一會兒,這人又加她,她點拒絕,對方鍥而不舍,再加,再拒絕,直到最后一次備注改成了“李云,加我吧”,她才確信是熟人,通過了驗證。
對方自報家門他是許朗,那個多年前她曾暗戀傾慕的少年。她感覺心跳漏了半拍,頓時后悔沒在他第一遍加她時就通過申請,又慶幸他沒有放棄,差一點就失之交臂。不知道他結婚了沒有?娶的誰?有沒有孩子?心里一大串的疑問,都被腦里“要矜持”的聲音給壓了下去。努力平復心情后,她發過去“你好”兩個字,佯裝淡定,靜待他的下文。敵靜我靜,敵不動我不動,看他說什么,再決定對他的態度。
半晌,對話框里敲過來一句:“在看你的照片,還是那么漂亮。”來自曾經心儀的人的贊美,有時明知是恭維,也很受用,她發了個微笑的表情。“看了你發表的文章,有點才情。早知道的話,當初應該介紹你進我們報社,以前是我不夠了解你。”這是在暗示當初他對她也是有感覺的,后悔因自顧前程而放棄了和她開始的機會嗎?如果不是他一心想要離開那個小地方,或者他有想過和她一起去闖,結局又會是怎樣?至少,他還記得她,這極大程度地安慰了她,有心人才會尋尋覓覓,要確定曾經無心錯過的那個人如今過得很好,心里就沒有了遺憾。這樣一想,自己都覺得感動,那一絲埋怨被胸腔里綿密而柔軟的情意代替,不自覺地放下了防備,輕松地交談起來。
提到記憶里的趣事時,仿佛回到了舊時光,氣氛顯得熱情洋溢。記得那時在鄉村小學做代課老師,有一天下班,她的自行車壞了,就坐在他后座上,一路上和年輕的同事們邊騎邊鬧,歡快的笑聲灑在余暉映照的鄉間小路上,飄蕩在了暮色中。突然,他的自行車發出“嘭”的一聲,后輪胎立即癟了下去,大伙兒一陣爆笑,說她真是“千金之軀”。還有一次,一群人月光下散步,途中玩起“抓人游戲”,她用鄉音驚叫,“呀,來了”,他則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說,“鴨沒來,我來了。”
笑得正燦爛,他發過來:“聽說你結婚了?老公還是當地住建局的領導?”她呵呵一笑,表示默認。“那他的人脈圈一定很廣。”她愣了下,不明白他何時從關心她變成了關心她老公,于是發了個問號的表情。他的解釋是:“我手上有個項目,負責社里近期出的一類面向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刊物的推廣及銷售,你可以試試,提成很可觀。”
熱情瞬間被澆熄,此前的訴衷情、共回憶,兜兜轉轉原來是為了這句,耳旁正好飄過同事的手機鈴聲,李玖哲的歌:是我想太多,你總這樣說,但你卻沒有,真的心疼我……
是我想太多,你總這樣說,但你卻沒有,真的心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