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次,在夢里,我回到了終身難忘的地方——鎮江邊防檢查站監護一中隊。這里,是我軍旅夢想啟航的地方;這里,是我奠定軍旅生涯的基石;這里,是我邁向成功的階梯。
1999年3月,我從新兵團下連分到了這里,到2003年4月離開一中隊調到機關勤務中隊,我在這里整整生活了四年。回憶那四年的光陰,往事歷歷在目,激起絲絲漣漪,難掩胸中感激之情。
一
“當兵不習武,不算盡義務;武藝練不精,不算合格兵。”我剛剛分到一中隊時,進入中隊大門,墻上的二十個大字立即映入眼簾,練武強軍的激情油然而生。
當兵第一年,每到下午就開始緊張,因為除了節假日休息外,每天下午起床后,中隊全體官兵集體參加五公里長跑,雷打不動。那時,在所有的軍事項目中,五公里越野是我最差的一個項目。中隊每次組織長跑或五公里越野,落在隊伍后面的,幾乎都少不了我的身影。
然而,就我這個長跑在中隊進不了名次的成績,拿到外面比,還是有競爭力的。在我入伍第二年,參加全省軍校招生考試軍事技能考核三公里項目時,在一組十個人中,我竟然跑了個第二名。幾年以后,當我離開鎮江邊檢站時,才聽到我們的一中隊原來被外界譽為“魔鬼中隊”。
今年9月,我參加全國公安邊防部隊預選高級士官培訓班。由于從事專業技術崗位的原因,好幾年沒有系統參加軍事訓練。但在培訓結束前的軍事考核中,我依然取得了總評優秀的成績。我心里清楚,這得歸功于我在一中隊時刻苦訓練打下的扎實基礎。
二
“見紅旗就搶,見第一就爭。”這是中隊長經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
在我剛轉士官后,中隊缺少班長。領導提出讓我臨時代理戰斗班班長,等到新訓班長歸隊后,再調回公勤班。當時,我是中隊文書,入伍后不久就進了公勤班,要我當戰斗班班長,無疑是吃力的。
“你還記得那話嗎?‘見紅旗就搶,見第一就爭。’”中隊長問我。“作為軍人,既要敢于爭先,也要敢于挑戰自己,希望你能夠勇敢地挑起這個大梁。”中隊長的一番話,讓我熱血沸騰,一口答應下來。
三個月后,新兵下連了,我以為可以回到文書的崗位了。然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一名新訓班長被調到其他單位去了,這就意味著,戰斗班依然缺少一名班長。這一次,我沒有猶豫,主動向中隊黨支部請纓,請求繼續擔任戰斗班班長。
四個月內,我綁爛了兩副沙綁腿,穿破了三雙膠鞋。
年底,在中隊八個項目的軍事政治業務考核中,全中隊五個建制班,我所帶的二班奪得了六項冠軍;個人總分排名前十名中,我們班就占了一半名額。
那一年,我也被表彰為“優秀士兵標兵”。
三
一中隊擔負著鎮江港碼頭出入境船舶的邊防檢查監護任務,船舶的舷梯就是我們的“三尺國門”,舷梯口就是我們的哨位。
2000年冬天,老兵退伍后,中隊官兵減少一半,執勤警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偏偏此時,又恰逢鎮江港碼頭搭靠外輪的高峰期。平時,五名官兵輪流監護一艘外輪,那時只有三個人。我們平均每天要在江邊碼頭上站崗八個小時。
寒冬里的碼頭,江風如同刀子一般,碼頭上連一座避風的哨棚也沒有。
一次,中隊長到碼頭上查哨。燈光下,他看見我雙眼布滿了血絲。“唉!”思慮片刻,中隊長深深地嘆了口氣,走了。我能理解中隊長的那一聲嘆息,他也沒有辦法,實在抽不出人來頂替我們。中隊的干部,就連炊事班的同志都已經參加了執勤,還有誰能抽出身來休息呢?
后來,中隊經過研究,同意我們登上外輪坐在舷梯口執勤。這樣,外輪生活區里的暖風,解決了我們的溫暖問題。可是,還是有意外發生了。那是一場大雪過后,快到農歷新年了。深夜十一點多鐘,我得上碼頭執勤了,零點到三點的哨。走在雪地里,呼嘯的寒風似乎有意在考驗我的意志。我在心里安慰自己:不要緊,到了外輪上的梯口就不會這么冷了。
來到碼頭,只見戰友站在雪地里簌簌發抖。原來,外輪作業完畢后,船員都睡覺了。考慮到沒有人員上下,他們就把舷梯收了起來。望著船上漆黑的一片,聽著江濤一浪高過一浪的吼叫聲,我的心涼了一大截……那三個小時是如何度過的,我至今記憶猶新。
多年來,一中隊從未發生執勤事故。我們清楚,中隊領導都能與我們普通戰士一樣,站在外輪旁上哨執勤,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站崗,不守衛好祖國的大門?
四
“這里有舞臺,有才你就來。”這是我在一中隊的切身感受。
當兵第一年秋天的一個中午,我被指導員叫到了辦公室。他將駐地的一張小報紙遞給我,指著報紙上的一篇文章,笑嘻嘻地問我:“你篇文章是你寫的吧?”我一看,激動得心跳立即加速起來。
原來,我平時喜歡寫寫畫畫,在緊張的執勤、訓練之余,我寫了一篇小散文《希望》,悄悄地投給了駐地一家報社,沒想到竟然被刊登了出來。雖然塊頭不大,但要知道,這可是我的處女作啊!指導員當場鼓勵我:“你要發揮你的特長,多多創作,不僅要寫文學作品,還要學習新聞報道,將來肯定能派上大用場!”
有了這第一次的成功和指導員的鼓勵,我信心倍增,一有空閑就將心中的感慨和情愫訴諸筆端,并投往報社。同時,看著報紙上的新聞,照葫蘆畫瓢,學寫新聞稿件。為了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創作,中隊領導特批我每天晚上推遲一小時熄燈。正是憑著在報紙上發表的十多篇小“豆腐塊”和較好的文書工作,義務兵服役期滿后,我順利轉為士官。
五
因為在報紙雜志上發表了一些小稿件,2003年4月,中隊接到了一紙調令,讓我到站機關擔任專職新聞報道員。
走上報道員崗位后,我發揚在一中隊時養成的優良作風,主動放棄休息時間,潛心學習新聞寫作,新聞報道水平和報道成績一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從事新聞報道工作12年來,我先后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法制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邊防警察報》《中國邊防警察》雜志等軍內外新聞媒體上發表稿件2600多篇,先后6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官),連續11年被評為“優秀報道員”,3次榮立三等功,并被公安部邊防局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
飲水思源。我從內心深處感激一中隊的培養。
眨眼之間,調離鎮江邊檢站六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我卻從未能回到當年的一中隊走一走、看一看。聽說,他們已經搬進了嶄新寬敞的新大樓,真為中隊的戰友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