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企業財務報表能夠對某一時間段內企業的經營情況與財務情況進行綜合性反映,它作為財務會計報告的一部分,能夠將企業的信息傳遞到市場,讓投資人對企業有一定的了解,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也可以根據報表更加深入了解企業的發展形勢。但是現階段,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部分企業會對會計報表進行造假,這種情況的涌現影響社會經濟的有序、正常發展。文中將對虛假會計報表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能夠識別虛假會計報表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虛假會計報表;成因分析;識別策略
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影響著企業以及市場的健康發展,虛假會計報表一旦產生,將會對投資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造成誤導,影響其決策。此外,在企業的經營行為中,利用虛假的財務報表謊報、瞞報財務信息而賺取的額外利潤往往只是暫時的收益,從企業長遠的發展來看,團隊的信譽及形象一旦受到損害,很難通過后續的合作來彌補,企業將因此錯失很多賺取合理利潤的商機。因此,為了保證市場的良性發展,應當對虛假會計報表的產生進行分析,并加以識別與防范。
一、虛假會計報表的成因分析
對會計報表造假的方法相對較多,以掛賬、折舊以及非經常性收入這三種方法最為常見。虛假會計報表可以按照不同的依據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以其形成的性質為依據可分為錯誤型與舞弊型;以內容為依據可分為財務數據型與非財務數據型;以類型為依據則可從上公司與非上市公司這兩個角度來說。
1.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虛假會計報表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會將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進行分離,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與企業管理層所了解到的信息是不具有對稱性的,管理層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與市場發展空間就很容易對會計報表進行造假。由于管理層能夠直接接觸到會計信息,且其權利在行使的過程中難以受到有效監督,因此虛假報表的數量不斷增。
2.市場的虛假需求
為了獲得廣闊的市場空間,企業會接受市場的考核,這種考核的評價標準往往以業績為主要依據,而業績則需要通過會計報表來體現。業績考核中無論是企業的銷售額、產值、投資回報率還是利潤盈虧等都涉及到大量的會計數據,因此企業會從這些數據入手,虛報利潤,以提高自身的業績,粉飾自身的實力與形象,從而獲得信貸資金或者投資。例如,天香集團在會計報表中虛構企業的經營業績,最初與翠寶集團等股東進行關聯銷售,其虛報額在全年銷售總額中占到42.4%的比例;后來天香集團還通過轉入轉出自有資金來虛構收入,甚至采取了賒銷掛賬這種形式,三年間賒銷掛賬的比例由24%上升到了55%,虛增利潤能夠達到1.52億元,通過對會計報表的造假,天香集團從銀行與股市共騙取超過30億元的資金。
3.企業的利益需求
由于稅收在企業成本支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為了拓展利潤空間,部分企業會通過虛報會計報表來實現漏稅、偷稅、逃稅等目的。另外也會有企業通過賬戶提現報銷等手段,來獲得額外的利潤或者降低成本的支出。例如,西安達爾曼藥業在經營中就使用了賬外的賬戶,對股份收購差價中產生的回款進行提現,用以報銷賬外費用,最終該公司使用這種方法共報銷104.7萬元的費用,使企業管理的費用得以降低。
4.懲處力度不夠大
國家對虛假會計報表事件的懲處力度不夠也是造成該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造假的情況很難被發現,如表1所示,雇員舉報是虛假會計報表被發現的主要手段,而內外部審計與執法部門通報的比例并不高,由此可見,在會計報表的審查上,管理力度并不夠。即使被發現,相關人員也一般不會受到民事訴訟而是僅接受一定的行政處罰,因此并不能對其它企業形成威懾。
表 虛假會計報表的發現方式
二、虛假會計報表的識別策略
1.對企業進行實地調查與了解
在與某企業進行合作以前,應當對該企業的整體情況進行了解,包括該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企業的經營狀況、企業的信譽與口碑、企業的經營策略與前景等。以上市公司為例,如果公司的會計報表有虛假的成分,它將與宏觀上的運行情況脫節,與企業的經營策略相悖,因此要將考察結果與報表的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與判斷。
2.對報表的重點內容進行分析
報表的重點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時間構成與利潤來源,二是存貨與應收賬款。
從時間構成與利潤來源的角度分析,利潤是指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以及稅費的差值,即指一般意義上的毛利,營業收入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經常性收入,這類收入的特點為穩定性、可再生性以及可持續性;另一部分是非經常性收入,其特點為間斷性與偶然性。一般情況下容易出現造假現象的為非經常性收入,這部分收入會在某一時間段內出現異常,企業的經營者就會利用這種異常來實現造假行為。除此之外,如果發現有些企業的利潤出現時間分配上的不均勻,那么很有可能是該企業對利潤進行了粉飾,例如某企業在前三個季度的業績都相對穩定,而在第四季度業績突然大幅上升或者大幅下降,這種情況就要引起重視,需要對會計報表的內容進行嚴格地審查。
從存貨或與應收賬款的角度來分析,一些已經上市的企業會通過虛開購貨發票的方式來使自己的利潤得到提升,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銷售成本與收入成正比,因此在存貨上就會出現異常增加的情況。這種虛假的情況可以從應收賬款上表現出來。在審查中應當注意預付款額與應收款額是否在合理的范圍內,如果二者過高,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現虛假銷售的情況。
3.應用動態分析法對會計報表進行判斷
動態分析即在對企業的財務情況進行考察時,將三期或三期以上的會計報表作為參考的依據,極端其動態比例或者指數,將不同期的的項目變化情況進行研究與比較。這種分析法既可以從整體上對會計報表進行分析,也可以對某一指標進行具體的分析。在對結果進行研究時,應當對偶然情況或者意外情況進行排除。一般來說,正常狀態下發展的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趨勢或是穩步上升,或是穩步下降,雖然可能有意外情況,但總體來說影響并不顯著。如果在進行動態分析時發現了異常情況,應當進行深入分析,對企業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作出科學合理的判斷。
4.向外部審計人員或機構進行借鑒
為了確保會計報表內容的準確性與真實性,國外一般規定會計報表需經過會計師審計才可作為對企業考察的依據,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投資者因虛假會計報表報告的不實經濟信息而受到的投資損失。國內的企業在展開市場交易時可以借鑒這一做法,將合作企業的會計報表交由相關的咨詢機構或者是審計師進行審計,為合作的展開提供前提與保障。
三、結語
會計報表在市場交易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反應經濟主體資產及經營狀況的窗口,又是為交易方提供可參考投資信息的有力平臺。為了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維護市場的秩序,必須優化對企業會計報表審查的機制。當前存在很多的虛假會計報表,這種現象的發生,與企業制度不健全、市場的虛假需求、企業發展的利益需求以及懲處力度較低有著較大的關系,可以說,虛假財務報表的發生在源頭上難以避免。針對這種情況,更應該設計合理的思路通過有效的途徑對虛假的會計報表進行辨別,制止攜帶虛假財務信息的報表在交易行為中流通,從而規范企業的財務狀況披露行為,維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童艷華.虛假會計報表的成因分析及識別策略[J].現代商貿工業,2012(14).
[2]陸智華.虛假會計報表識別方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06).
[3]白麗艷.虛假會計報表識別及防范方法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1(05).
[4]陳婕.虛假會計報表識別及預防[J].現代經濟信息,2011(11).
[5]管慧文.財務報表的粉飾及其防范[J].商,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