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0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巖寺鎮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逐步發展壯大,據統計到目前共注冊成立3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領域基本涵蓋了全鎮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已經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嶄露頭角,成為農民增收致富、農業增產提效的新亮點,推進了鎮域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精細化經營,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大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現狀及管理;巖寺鎮
一、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到目前為止,全鎮已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7家。加入各類專業合作社的社員有1014戶,2014年合作社營銷收入1億元。經營形式主要有以下2種:一是“合作社+專業大戶(企業)+農戶”。主要通過作為骨干成員的專業大戶或企業開展生產示范和流通經營,為農戶提供間接服務;二是“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通過基地組織、協調和規范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通過合作社的運作模式,農民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經濟組織也不斷狀大。
二、我鎮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一是認真學習,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和培訓。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以宣傳發動、培訓人員、學習法律法規為突破口,使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入社的好處,辦社的意義。鎮政府確定專人,分類指導,制定規劃,指導農民辦社、入社,提供保姆式服務,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
二是加強管理,構建科學的運行機制。我鎮堅持“自愿、民主、互助、平等”和“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則,堅持民主辦社、堅持入社自愿、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努力解決合作社合作水平低,內部運作管理不規范的問題,重點在五個方面上下功夫:即制定一個可行的合作章程,創造一個良好的運行機制,完善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打造一支精干的領導團隊,形成一套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
三是循序漸進,不斷完善規范提高。按照“先組建后規范,邊發展邊規范”的要求,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管理。按照標準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財務制度,議事規則,發展規化,落實合作社的基地,明確合作社的責權利,建好一批規范的合作社。到目前為止,已規范建設合作社10家,其中烏金園養豬專業合作社、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市級示范合作社。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的作用和成效
1.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打下了基礎。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種新興農業生產主體,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它以市場為導向,合理配置農村資金、技術、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聚合分散的農村生產力,符合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很好的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臨河村通過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組織專家進行蔬菜種植技術培訓,提高了菜農的專業知識,為做好蔬菜種植打好基礎。
2.為農業生產標準化和產業化樹立了標桿。農民加入到專業合作社后,按照專業合作社的標準要求,統一了品種引進、生產管理、包裝銷售等環節,既促進了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市場風險,又促進了農民不斷學習掌握科技知識,了解市場需求動態,有效提高了農民的自身素質,推進了新型農民轉化。
四、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
1.組織規模偏小,帶動作用有限。我鎮合作社的社員戶數90%不到50戶,營銷收入在200萬元以下的占80%,規模偏小,效益不高,能夠實現二次返利分配的合作社屈指可數。合作社與社員之間聯系不夠緊密,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造成負面影響。
2.制度不夠完善,管理不夠規范。部分合作社組織機構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決策不完善,個人說了算,運作和管理隨意性大;有些理事會、監事會流于形式,職責不清,一年到頭開不了幾次會議,更議不了事;有些會員權利、義務不明,只要權利,不講義務,只管眼前,不顧長遠。
3.發展資金不足,抗風險能力差。合作社的資金來源是入股社員自籌,我鎮合作社注冊資金在50萬-100萬元的合作社9家,占比例24.3%;100萬元以上的合作社僅2家,占比例僅5.4%。這些資金基本上是大戶出資或牽頭單位固定資產投入,合作社流動資金不足,輻射帶動力較弱,發展壯大后勁不足。
五、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的幾點措施建議
1.要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建議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把培育和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設立專業指導機構,配備專業指導人員,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
2.要加大宣傳,營造氛圍。在群眾中廣泛開展專業合作社的宣傳工作,讓農戶深入了解專業合作社的宗旨目標、運作機制、優勢所在,逐步改變農戶的傳統觀念和傳統做法,調動農戶的積極性;鼓勵生產技術能手、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以及科研機構人員依托地方農業產業優勢,組建、做活、做大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加大宣傳和表彰成功典型,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
3.要加大扶持,增強動力。農業是弱勢產業,需要政府及全社會給予扶持,要從現階段的實際出發,切實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一是拓寬合作社融資渠道,引導農產品的規模化、品牌化經營;二是加強合作社社員知識培訓;三是加大農產品的產品質量認證工作;四是提升示范基地的交通、通訊、水利、電力配套水平。
參考文獻:
[1]劉俊,張揚馨.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的若干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29).
[2]馮飛.西部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J].商業研究,2008(10).
[3]宋燕平.我國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技術能力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