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循序漸進的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與發展,在確保了金融穩定的前提下,穩步推動利率市場化,這已經成為了我國金融改革的重點改革方向之一,利率市場化已經是必然趨勢。本文主要通過介紹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以及伴隨利率市場化的進展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做出分析和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利率風險;應對措施
一、中美兩國銀行業的對比
作為過去幾十年最為熱門的行業,中國銀行所在的金融行業可以說是賺的盆滿缽滿。但是相對國內,國外的部分銀行創建時間悠久,運作效率也很高,創新能力也很強但是卻得不到國內銀行的待遇,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當然是不同國家的利率市場化進程也不同。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已經十分完善,他們的金融利率開放程度更高,從1970年6月開始放松大額存款利率管理到1983年取消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短短十幾年,美國的銀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利率市場化的驅動下,銀行存款利率上升,貸款利率下降,這也就大大減少了銀行的獲利水平。但是在中國,各大銀行擁有著固定的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加之老百姓對風險的忌憚和投資理念的缺乏,大量資金涌入銀行。他們在擁有了這么多的錢就會連夜找貸款對象,貸款的利率高,這也就讓他們獲得了巨額的利差,讓銀行業成為了最賺錢的行業。但是,中國的金融行業就會永遠享受著這種優質的待遇嗎?不會。因為中國也漸漸與國際接軌,進行著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之路。
二、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1.利率體系的建立
1996年6月,人民銀行首先放開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由拆借雙方自主定價,標志著利率市場化正式起航。1997年6月放開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1998年6月國家開發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首次進行了市場化發展,1999年10月國債發行也開始采用市場招標形式。
2.利率的市場化
2004年10月,人民銀行報經國務院批準,決定允許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決定,不再設定人民幣貸款利率上限。人民幣存款利率可在不超過各檔次存款基準利率的范圍內浮動。所有金融機構的人民幣貸款利率下浮幅度保持不變,下限仍為基準利率的0.9倍。至此,中國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已經基本過渡到上限放開,實行下限管理的階段。2012年6月8日開始實行降息,而且浮動區間進行了兩次的調整,成為了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步驟。到2013年7月20日起,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完全開放,貸款利率市場化完成,而存款利率在2012年6月8日降息的同時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2014年11月22日將利率上限調整為基準的1.2倍,2015年3月1日調整為基準的1.3倍,到2015年5月10日進一步調整為基準的1.5倍。
三、利率市場化的高風險性
利率市場化是一個漫長而又充滿風險的金融改革過程。據調查,實行利率市場化的國家中有一半都發生了金融危機。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幾點:首先,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投資渠道增加,為了追求高額利潤,人們紛紛將資金投向高危行業中。其次,市場上更多的投資機會使大量的資金流出銀行,形成巨大的經濟泡沫,當泡沫破裂后,伴隨而來的將會是滅頂之災。此外,對于銀行而言,銀行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爭相抬高存款利率,壓低貸款利率,甚至出現存貸利率倒掛現象,這加大了銀行營業的風險,呆壞賬增多,甚至導致銀行破產。
四、中國改革進程的借鑒
1.建立有效而完善的監督體系
有效而完善的監督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了這種體系,才可以對銀行進行實時監督,并且進行風險評估,以最大程度的減少帶來的金融沖擊和負面影響。
2.做好長期改革的準備
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不是一蹴而就,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只有在長時間充分的準備下,才可以完成一個平穩的過度。阿根廷在1975年-1977年兩年時間內便完成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帶來的是更加不穩定的經濟和金融波動。
3.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改革
同樣是以阿根廷為例,該國作為拉美率先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國家,在1971年國內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首次進行改革,大量的資金從商業銀行流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導致改革在不到一年內變夭折。我們要在穩定的宏觀經濟的背景下進行改革,切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將會使國內經濟更加的混論不堪。
4.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影響需要積極防范
如上所說,利率市場化具有高風險性,因此我們必須就相關問題提早做出防范措施,以免帶來巨大的經濟波動。
五、利率市場化的進行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
近些年伴隨著存款利率的空間的持續放寬以及貸款利率的下降給金融機構帶來了自主定價空間,這有利于進一步的讓各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提高和完善,為最終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做好鋪墊。可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不可避免,那么,伴隨著金融市場化進程的加速,這會對我國金融業帶來哪些影響呢?
1.利率市場化對金融行業首先提出了高的要求
就銀行業而言。首先,銀行需要提升風險定價能力,只有不斷完善內部治理和風險控制機制,才能減少呆賬和爛賬。只有建立完善的風險定價體系,從而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其次,銀行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只有這樣,銀行才能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中來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才能增強客戶粘性,吸引更多的顧客來融資和存款,才能有較大的利潤可求。只有做到了這基本的兩點,銀行才能夠在利潤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得以生存和發展。
2.小銀行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對于那些財大氣粗的大行來說,他們有著較高的信譽度,充足的資本積累。而對于小銀行來說,在得不到中央銀行的保護下似乎難以生存了,但凡自己鏈斷裂,流動資產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將會面臨破產的風險。因為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下,“適者生存”成了一種主流。
3.利率面臨著波動的風險
利率市場化完善之后,一個小的政策可能就會對利率造成巨大的波動,更何況在國際金融市場大的背景下,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因此利率的波動風險很大。
六、對大小銀行的走勢以及發展狀況的預測
前文提到,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適者生存”成為了一種法則。對于大銀行而言,其生存空間不會壓縮,并且還會進一步擴張。因為經過幾十年的資本積累,其資金儲備非常雄厚,面臨倒閉的風險不大,因此其在市場上的話語權更重。當然,他的客戶也就更多,因為在國家放開監管的大前提下,客戶需要重新對一個銀行進行風險的判斷和定位,一旦有不利的因素存在,便會從一個銀行“攜款而逃”并進入一個安全性更高的銀行。沒錯,這些安全性較高的銀行正是那些大銀行。久而久之,資本將會分布不均衡,小銀行的破產風險將會實現。例如,一個大的客戶擁有大量的閑置資金,這是就會有很多銀行給他打來電話,詢問他是否愿意將錢存放到該銀行,大銀行會給他開出很高的收益率,而小的銀行不能開出這么高的利率。那么這個大的客戶自然就會選擇放棄小的銀行,況且大的銀行有著很高的信譽度,安全性又能夠得到保障,何樂而不為呢?
而對于小的銀行而言,他們可能會損失很多大的客戶,甚至自己原有的客戶也會在利益的驅使下離開它們投向大銀行的懷抱,情況看起來真的很糟糕。另外,其面臨的風險會使他們進入一個很艱難的環境中。例如,一個小的銀行一旦有了一些負面新聞,或許沒有人愿意去給你伸出援手,因為其他的銀行巴不得他抓緊破產,從而吸收他的客戶。一切看起來都糟糕透了,似乎所有的銀行都會合并為一,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嗎?
可能。但是可能性約等于零。因為在大銀行大包大攬的時候,小的銀行也在努力鉆研自己的對策。他們也要采取很多應對措施。
(1)小銀行可以抓緊某一項業務或者專注于某一個地區的服務,把服務做的更細致入微,而大的銀行卻不能深入于每一個業務中去。
(2)小銀行可以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給客戶更好的體驗。近期,經常有一些新聞中也爆出大的銀行對于小的客戶服務態度不夠好,而小銀行恰巧可以鉆下空檔,收下這些散戶。
(3)小銀行可以為某一小的區域的人群提供服務,XX銀行只根據XX市的情況因地制宜,往往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小銀行可以進行聯合,簽署一定的協議,各銀行都要拿出一定的準備金進行“投?!?,一旦一個銀行面臨危機的時候,其他銀行要無條件的進行幫助。
總之,利率市場化帶來的試一次徹底的大清洗,或者說是一場大亂斗,會有人在這場戰爭中頭破血流,也會有一些人更加壯大。因此,如何避免被時代淘汰,也就成了他們將來需要仔細探究的話題。
參考文獻:
[1]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問題研究.
[2]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
[3]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一張圖展示全過程.華爾街見聞.
作者簡介:李暉(1992.04- ),男,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