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港口供應鏈金融作為港口企業金融服務的創新手段,對提高短期資金利用效率及緩解臨港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以寧波—舟山港為例,探究供應鏈金融應用模式,發現實踐中主要以倉單質押、保兌倉、“1+N”三種模式為主。針對每種應用模式,進行了特定風險分析,為風險防范提供了建議。
關鍵詞:港口;供應鏈金融;倉單質押;保兌倉;寧波—舟山港
一、引言
港口供應鏈,是指以港口為核心企業,將各類服務供應商(包括裝卸、加工、運輸、倉儲等)和客戶(包括供貨人和船公司等) 有效結合成一體,并把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的時間配送到正確地點,實現整個供應鏈成本最低。港口供應鏈金融,是港口供應鏈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港口供應鏈金融是以港口為供應鏈核心,同金融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將供應鏈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有效整合后,向客戶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實現企業物流、結算、信息的完美結合。在港口供應鏈金融中,銀行為核心港口企業提供融資與其他結算、理財服務,同時也為圍繞港口企業的上下游企業提供貸款、預付款代付及存貨融資等服務。港口供應鏈金融作為近年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一大創新業務,在解決港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為港口供應鏈條上下游企業供便捷的財務結算服務等方面提供了指導性實踐。
二、寧波—舟山港口供應鏈金融應用
在打造“港口經濟圈”的經濟背景下,寧波—舟山港積極推進創新金融服務。寧波—舟山港自2006年實施戰略合并以來,在業務中既發揮著獨立的優勢,又聯合打造國內領先港口,早在2013年寧波—舟山港就成為全球首個8億噸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8.1億噸,而集裝箱吞吐量亦達到1732.68萬TEU,位列全球第六。在長期的經營與探索中,寧波—舟山港成為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的集中地,港口供應鏈金融服務應運而生。
寧波港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共有132家子公司,其中去年利潤上億的有17家。眾多的子公司中包括集裝箱公司、碼頭公司、礦石公司、物流公司、船公司、財務公司等。供應鏈金融的應用離不開物流企業的發展,寧波港集團旗下擁有眾多的物流公司,其中在供應鏈金融應用較多的公司是寧波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寧波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和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實際運作中,寧波——舟山港對上下游小企業的融資形式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為典型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倉單質押模式;第二類為憑借購貨合同或發票獲得融資,即保兌倉模式;第三類為“1+N”模式。
1.倉單質押模式。該模式下,以寧波港國際物流公司為核心企業,要求供貨商將貨物質押在公司指定倉庫內,由港口向銀行申請貸款,在得到港口從銀行提取的單據后買方企業才能提取質押貨物。寧波港國際物流公司目前采用靜態倉單質押模式。貨物質押在港口庫中,銀行對貨物進行評估,并委托港口代理監管同時給予一定的監管服務費用。銀行綜合核心港口企業對供貨企業長期以來的合作信息以及本身對該企業的評估,向供貨企業發放少于被質押貨物市值的融通資金。倉單質押模式是港口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最簡單的模式,融資企業只需有現成的貨物即可向銀行申請貸款融資。
2.保兌倉模式。該模式是指企業在采購時通過提供購貨合同或者發票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再將貨款支付給供貨商。在這種模式下,供貨商在得到金融機構的準許后將貨物發配到港口核心企業,港口企業負責監管貨物。采購商在償還了金融機構的貸款后方可將貨物提走。未來貨權質押模式與倉單質押模式共同點在于金融機構對貨物享有控制權,但未來貨權質押模式的資金注入點更早,解決了中小企業現有財產不足以進行擔保的問題。寧波港國際物流公司開展未來貨權質押模式,作為金融機構監管方,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短期內資金短缺的情況。
3.“1+N”模式。該模式與前兩者的貸款模式有較大差別,“1+N”模式中更多的憑借核心企業的信用擔保。以金海重工為例,該企業業務體系龐大,經營實力雄厚,是舟山首個產值超百億企業,因此,企業信用較好,具有一定的風險承擔能力。銀行作為資金供給方,通過對核心企業的各方面調查獲得該企業的信用評級,以此建立合作關系。金海重工作為供應鏈中“1”的角色,而遠洋集團、明珠水產等10余家企業與其有業務來往的眾多其他企業作為“N”角色,形成供應鏈合作關系。上下游企業的貸款額度由核心企業作為監管方輔助銀行提供經營信息獲批。
作為國有企業,寧波—舟山港自身資金實力雄厚,為進一步創新發展公司業務,逐步開展供應鏈金融模式,為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了短期資金融通方式。但實踐中供應鏈金融受惠的企業非常有限,僅僅局限于和港口有較多業務往來或合作時間較久的企業。這主要歸結于供應鏈金融開展過程中,由于涉及眾多節點,風險暴露點多,對于整個鏈條的風險把控難度大。
三、港口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
供應鏈金融在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暗含著巨大的風險。就整個港口供應鏈來說,包含了船公司、裝卸、加工、運輸、倉儲等眾多環節,期間伴隨著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發生。供應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動態系統,各個節點上的成員企業作為獨立個體存在,各自所面臨的內外環境存在差異性,當企業處于不利境地時,就容易發生危害整條供應鏈的行為,所有這一切都增加了供應鏈管理中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從而導致風險的產生。就上述企業實際應用的倉單質押、保兌倉以及“1+N”模式,主要面臨以下風險:
1.虛假倉單與不規范倉單風險。倉單是倉儲保管人在與存貨人簽訂倉儲保管合同的基礎上,對倉儲物經驗收后出具的權利憑證。也就是說,該權利憑證是由倉儲保管人出具的,如果倉儲保管人與存貨人(重復質押融資者)勾結參與造假,為其提供虛假倉單。存貨人再以這些虛假倉單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難以發現。此外,雖然《合同法》中規定了倉單必須記載的內容,但是就目前而言使用的倉單是由各自倉庫自行設計的倉單,這就造成了倉單形式無法統一的情況。格式不規范的倉單,也加大了銀行辨別真偽的難度。
2.信息不對稱風險。重復質押行為的發生根本原因在于銀行間質押貸款信息的不對稱。鑒于銀行間的信息流是封閉的,從而使得每個銀行成為了一個個信息孤立的個體,正是這一信息漏洞的存在使得重復質押融資者乘虛而入,在不同的銀行就同一質押物利用所開具的倉單進行重復質押騙取貸款。
3.監管風險。整個倉單質押流程中,存在著兩方面的監管風險:一是倉儲保管人疏于對貨物的監管導致的風險。質押物一般都是大宗貨物,因而需要對質押物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監管。如果倉儲保管人與重復質押融資者相互勾結,未盡到應有的監管義務,就容易導致風險的產生。二是銀行自身監管不力導致的風險。作為銀行方無論是在放貸之前的盡職調查還是銀行內部對放貸情況的自查,都應該遵守相應的準則,進行有效監管。但是在實際交易過程中,當倉儲保管人出具倉單后,倉單的持有人就可行使相應的倉單權利,并不需要證明倉單內容的真實性。基于這一情形,銀行方在質押放貸時一般也只是審查倉單文義記載內容,很少對倉單內容的真實性進行驗證,以及對是否存在第三人優先受償的情形也沒有進行應有的調查,未盡到盡職調查的義務。
4.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銀行對中小企業進行授信是基于真實交易為前提的,但是若是融資企業的交易合同本身存在問題,所貸款項沒有用于規定的用途,有可能存在無法償還的風險,使銀行遭受損失。
5.供應鏈金融聚集風險。該模式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將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融入到銀行的服務范圍,因而在整個金融服務中,銀行更多的是關注整個鏈條的風險性,只要該融資需求方依托于信譽良好、實力強大的核心企業,銀行容易忽視對該企業本身的評估,即使該企業達不到某些標準,也能對該企業授信。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供應鏈中的某個成員出現融資問題,影響會很快蔓延到整個鏈條上,引起更大的金融災難。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風險外,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其他風險以及容易引發風險的漏洞。目前寧波—舟山港供應鏈金融并沒有大范圍開展起來,只是局部試水,因而何如能夠有效把控相關風險是寧波—舟山港發展供應鏈金融的關鍵之一。
四、結語
在致力打造“港口經濟圈”的經濟背景下,寧波—舟山港積極推進創新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作為解決臨港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有效手段在未來的應用前景廣泛。寧波—舟山港目前已采用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倉單質押模式、保兌倉模式和“1+N”模式在實踐中應用限制多,而且隱含著特定的風險,因此,在實踐中尋求更加便捷可靠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是未來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劉萌,俞海宏.港口供應鏈概念及結構研究綜述[J].科技與管理,2015(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