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選取大學生消費現狀為主題,以安徽財經大學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文獻收集等形式獲取數據,并通過對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回歸分析、方差分析,剖析當代大學生消費結構、消費水平、消費行為等消費形態。研究結果表明:在眾多影響因素中,家庭年均純收入和家庭所在地對大學生的消費結構、消費水平和消費行為產生了顯著影響。并此基礎上本文對其消費教育提出相關建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結構;消費水平;消費行為;消費現狀
一、前言
大學生作為在當代中國社會巨大變遷和經濟高速發展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群體,大學生消費現狀存在許多鮮明的特征。因此,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的消費結構、消費水平和消費行為三個方面,來研究大學生的消費現狀。通過深入剖析當前大學生的消費形態,研究大學生的不良行為,并在此基礎上為大學生樹立理性消費觀提供建議。
本文主要運用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安徽財經大學學生。由于問卷調查總體單位有限,調查對象分布范圍不廣,個體間差異不大,符合隨機抽樣的適用條件,所以得到的數據可信度較高。
二、消費結構
1.消費結構的基本情況
我們根據大學生消費的特點,將大學生消費類型分為基本伙食費、零食花費、衣服鞋帽裝飾品消費等八大類。
根據對調查問卷中數據的統計分析得知,大學生的消費呈現多元化、均態分布的特征。基本伙食費是大學生的最大消費支出項目,占月消費額的43.43%;衣服鞋帽裝飾品消費是第二大消費支出項目,占月消費額的13.38%;它們是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去向。社交消費占比為9.51%,是大學生的第三大消費開支。休閑娛樂費用占比8.82%。通訊費、零食費、日用品消費、學習消費所占的比例都相對集中在4%-6%之間,其中學習消費的比例為5.45%,說明學生學習熱情不高。這些數據表明了大學生們越來越期望從消費中獲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社會體驗和個人感受。
2.消費結構的差異性分析
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呈現差異化,我們在問卷中設定了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父母職業、家庭年均純收入等影響因素。為研究這些影響因素對消費結構的影響程度,我們運用SPSS軟件進行卡方檢驗來分析大學生消費結構的差異性,并得到大學生消費結構卡方檢驗表(見表1)。
如表1所示,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受性別、年級、地域、父母職業、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差異性。不同家庭所在地、家庭年收入的大學生都在其所列87.5%的消費結構項目上呈現顯著性差異,不同性別、父母職業的大學生都在其所列50%的消費結構項目上呈現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僅在12.5%的消費結構項目上呈現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家庭所在地、家庭年收入對消費結構變化的影響最為突出,性別、父母職業對消費結構變化有一定影響,而年級對消費結構變化的影響則不大。
表1 大學生消費結構卡方檢驗表(P值)
注:括號內為P值,如果P值小于0.05則顯著性相關。
3.消費結構影響因素的具體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得出家庭年均純收入和家庭所在地對大學生消費結構有顯著性影響,因此我們選擇這兩個指標,來分析其對消費結構的具體影響。
(1)不同家庭年均純收入水平對大學生消費結構的影響
①相關分析。家庭年均純收入與消費結構多項支出存在相關關系。由圖所示,在不同年收入的條件下,除了學習消費、通訊消費、零食消費外,大學生消費結構的各個項目的變化都存在一定趨勢。基本伙食費與年收入成反比,即年收入越高,基本伙食費越少。而衣服鞋帽裝飾品消費、日用品消費、休閑娛樂消費、社交消費和年收入成正比,即年收入越高,在這些方面的開銷越大。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基本伙食屬于大學生生活的必需消費,所以不會有多大變化,而其占年收入的比例自然會下降。
圖 家庭年均純收入差異性分析
②回歸分析。本文運用SPSS軟件以家庭年均純收入和大學生消費支出的截面數據資料為數據源,對其消費結構實施回歸分析以進一步了解家庭年收入對消費結構各項支出的具體影響。我們建立如C=a+bY的回歸模型(C:各項消費支出;Y:家庭年收入;a:理想狀態大學生的各項支出;b:邊際消費傾向),模型中收入為自變量、支出為因變量,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月支出、基本伙食費、零食、衣服鞋帽、日用品、學習、通訊、娛樂、社交的邊際消費傾向分別為0.005、0.013、0、0.001、0、5.31E-05、0、0.001、0.001。其中基本伙食費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說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提升;而學習的b值較低,說明學習消費與家庭年均純收入無關。衣服鞋帽、社交、休閑娛樂的邊際消費傾向均為0.001,說明大學生在這些方面的消費意愿強烈。其中,衣服鞋帽的消費意愿增強意味著大學生除了知識儲備以外越來越注重個人整體形象。休閑娛樂的消費意愿增強意味著大學生開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培養。社交消費反映了大學生注重人際關系的培養。
表2 回歸模型表
(2)不同家庭所在地對大學生消費結構的影響
通過調查知,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低于來自城市的,但其基本伙食費明顯高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說明其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很明顯,消費的自主性不強,仍以基本消費需求為主,在與平均消費水平的比較中,其大多指標都低于平均水平,而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消費結構則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正好相反。因此,家庭所在地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方式,從而影響消費結構。
4.大學生消費結構特征
(1)消費形式多元化
雖然基本伙食費支出仍占很大比重,但己不再是滿足溫飽問題的數量上的增加,而是質量上的改變。其他消費如發展型需求(社交消費)、享受型需求(休閑娛樂消費)和形象消費(衣服鞋帽)等所占比重都超過了9%。說明這些消費也成為大學生的消費熱點。
(2)消費層次二元化
通過卡方檢驗表,我們得知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學生都在其所列87.5%的消費結構項目上呈現顯著性差異,即城市和農村生源的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二元化顯著。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受家庭生活環境的影響,更注重勤儉節約,而來自城市的大學生由于從小成長環境的不同,他們對社交等精神消費有更強的偏好。
三、消費水平
1.消費水平的基本情況
本文以月均消費支出總額為指標表示消費水平。通過我們的調查數據知,大學生的整體消費水平不高,大部分學生消費水平分布在601到1200元內,但也有大約7%的大學生消費水平偏高,達到1500元以上。
2.消費水平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運用SPSS軟件進行多因素分析以研究影響因素對消費水平的具體影響,結果見表3。本文設定顯著性水平為0.05,由表3可知,由于家庭年均純收入(nsr)和家庭所在地(szd)的概率P值均小于顯著性水平,即家庭年均純收入和家庭所在地對月均消費支出總額產生顯著影響;性別(xb)和年級(nj)的概率P值均大于顯著性水平,即沒有給月均消費支出總額產生顯著性影響;家庭年均純收入、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的交互作用的概率p值均大于顯著性水平,即這些變量沒有對月均消費支出總額產生交互性作用。因此不同家庭年均純收入和家庭所在地對消費水平影響顯著,而不同性別和年級以及各變量交互作用對消費水平影響并不顯著。
四、消費行為
我們通過在調查問卷中設置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消費計劃、生活費分配及安排、借錢頻率、資金依賴、商品消費傾向、奢侈品消費等),分析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及消費觀念,得到以下結論:
1.大學生理財意識在增強,但仍未形成很強的理財能力
有超過60%的大學生沒有消費計劃,超前消費(預知下月生活費)的大學生占比40%,說明了大學生消費的無計劃性。由表3可知,有46.6%的大學生對自己的生活費沒什么安排,這對生活費分配是否均勻有一定影響。有20%左右的大學生,會打理自己的生活費,說明隨著近年來余額寶、百度錢包等理財產品的出現,也使得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逐漸加強。
2.大學生資金獨立意識不強,存在較強的資金依賴性
通過數據分析得知,大學生的借錢頻率相對較低,但仍存在當遇到心儀物品,資金緊張時,有部分人選擇打工攢錢,體現了大學生一定的獨立意識,但大多數會放棄或求助他人,存在資金依賴。
3.消費實用占主體,引致消費需求大,消費行為存在盲目性和跟風性
大約有70%的大學生因商品實用而購買商品,而款式新穎、價格便宜、高級品牌等因素也吸引了大部分的大學生購買商品,說明大部分同學在商品選擇上以商品實用為主,不少同學傾向于選擇價格或者款式新穎商品。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擁有奢侈品,說明大學生存在奢侈消費。
五、關于大學生健康消費行為的幾點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發現當前大學生存在盲目跟風消費、奢侈消費、資金依賴、理財意識薄弱等不良消費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總體來說主要是大學生自身因素、家庭生活環境、學校生活環境以及社會生活環境這四方面所致。因此,本文從這四方面討論如何構建當前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行為。
1.重視大學生的消費教育
大學生要自主學習掌握消費知識,制定消費計劃,培養理財意識,克服消費過程中攀比、盲目跟風等不健康消費心理,使其形成良好的消費行為。
2.重視家庭的教育和引導
大學生表現出來的一些消費行為與家庭環境有著一定的關系,家庭對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父母要樹立良好行為,引導孩子樹立正確消費觀。另外還要掌握孩子的其他消費情況,對大學生的消費進行預算,合理控制大學生的消費總額,解決大學生消費問題。
3.重視學校的引導作用
高校應積極有效的整合資源以解決當前大學生的消費問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在課堂教學系統地傳授關于消費觀的理論知識,營造健康的校園消費文化氛圍,并且發揮學校社團對大學生的影響力,開展有益的消費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消費觀。
4.社會環境的影響
人是社會化的人,因此大學生消費行為必然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為大學生創造一個健康消費的社會環境、是每一個人的責任。首先政府應該采取適宜的措施,激勵正確消費。再者,加強對大學周邊環境的管理,營造一個健康、合理的消費環境,也能促進大學生合理消費。此外,對于正處于信息時代的社會,大眾媒介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教育和引導的作用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張英,任慧英.對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及教育對策的幾點思考[J].社科縱橫,2008,11:145-146.
[2]馮莉莉.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狀調查及分析研究[D].山東大學,2014.
[3]駱鑫.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分析及教育對策[J].菏澤學院學報,2009,04:109-111.
[4]鄭軍.消費主義影響下的大學生消費形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5]琚迎.消費主義視域下的大學生消費形態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4.
[6]徐磊.當代大學生消費形態研究的路徑與方法[J].北京社會科學,2011,02:42-45.
作者簡介:江鈺媛(1994- ),女,漢族,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安徽蚌埠,2012年9月入學,本科經濟學在讀